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嘉定区2018年工作回顾

2019-1-16 9:28:10发布46次查看
  刚刚过去的2018年,嘉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品质建设、社会高水平治理等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打造“四大品牌”特色功能区
围绕“上海服务”,全力打响嘉定“科技服务”品牌。启动新一轮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成功落地,首台国产质子治疗装置完成加速器系统等设备调试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5家,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达到207家(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13710件、9127件,同比分别增长9.8%和38.6%。双创大厦科创服务事项增至86项,3家“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众创空间列入市引导培育项目。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成功为6家企业解决5.4亿元融资需求。全区上市企业增至16家,新三板和股权交易挂牌企业达到299家。
围绕“上海制造”,全力打响嘉定“智能制造”品牌。1—11月,汽车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120.2亿元,同比增长3.4%。上汽大众meb平台项目实现开工,成功举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率先在全国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测试道路达到11.1公里。四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406.6亿元,同比增长20.4%。10家组织和个人获区政府质量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8.9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淘汰劣势企业202家,节约标煤6.9万吨,腾出土地1442亩。
围绕“上海购物”,全力打响嘉定“快乐消费”品牌。预计商品销售总额完成6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15%。实现电子商务零售额750亿元,同比增长24%。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先后落地,中信泰富万达广场开业运营,全区完成综合商业零售额68亿元,同比增长26%。全年接待游客1974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05.9亿元。制定“嘉定扩大开放50条”,引进合同外资25.4亿美元,到位资金6.7亿美元。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80亿元,同比增长7.3%,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7.4亿元,同比增长125.3%。
围绕“上海文化”,全力打响嘉定“文化享受”品牌。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荣获“中国曲艺名城”称号,新增“我嘉书房”24家,完成252个居村文化活动室达标验收。
深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圆满完成进博会保障任务。完成道路交通、建筑立面等4个方面109个点位市容环境整治提升。组建上海交易团嘉定分团,发动区内585家企业参展。完成江西、河南两省团组以及8个国家组展机构的接待任务,举办“中国—越南经贸对接会”等投资促进活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分别与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温州市签订《共同打造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战略框架协议》和《推进更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嘉昆太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启动编制,温州企业(嘉定)研发中心等一批创新园区加快建设。成功举办首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吸引170余家企业、20余家高校院所、60家科技服务类机构参展,推出跨区域通认通用的“科技双创券”服务平台,举办中科院专利竞价拍卖等13场论坛和活动。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区保留保护村村民住房更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实施农民住房更新和村庄平移归并。“乡悦华亭”项目正式启动,向阳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完成全区6398户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粮食功能区、蔬菜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区”划定方案基本完成。完成4个街镇镇级产权制度改革,“村账镇记”“村资镇管”“村财镇理”全面实施。
城市服务能级持续增强。《区城乡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年)》完成编制并公布,外冈镇、安亭镇总体规划获批。沪通铁路、轨交14号线、s7公路建设进展顺利,陈翔路地道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环城河步道全线贯通,区建筑垃圾、湿垃圾两个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开工。新辟公交线路3条,延长17条线路运营时间。基本完成国际汽车城联圩工程,建成8个应急避难场所。嘉定新城核心功能区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州桥法华里地块房屋征收工作稳步实施,北虹桥综合商务区城市更新和园区转型有序推进,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全面优化,国际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新兴汽车产业加快集聚,嘉北生态涵养区规划持续完善。
聚焦社会民生发展需求
“美丽嘉定”建设加快推进。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完成河道综合整治60公里,消除214条段黑臭水体和517条段劣v类水体,“苏四期”年度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85天,pm2.5平均浓度较上年下降7微克/立方米。新建公园绿地37公顷,新增林地25.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4.3%。开展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两网融合”,新增绿色账户小区367个。拆除存量违法建筑601万平方米,无违建居村创建工作基本完成。完成违法用地整治554亩、建设用地减量化250公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稳步提升,新开办上海大学附属南翔高中等6所优质学校,建成全市首个青少年科创集散地,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教育综合改革“砺新计划”和初中强校工程全面启动,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有序开展,教育市场规范整治成效显著。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新增仁济、东方肝胆区域医联体,中心医院二期、江桥医院等项目顺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评价保持全市前列,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60%。体育事业扎实推进,新增体育场地24.6万平方米,举办、承办各级各类赛事1422项,参与市民达到19.2万人次,市运会成绩实现历届新高。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新增就业岗位2.6万余个,荣获市创业型城区创建先进城区,成功举办区第十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实施被征地人员就业和参保补贴,全面落实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补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提供居家照护20余万人次。实施各类救助32.4万人次,落实救助资金3亿元。养老床位增至9771张,区级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建成试运行,中央厨房配餐模式覆盖9个街镇,日供餐能力翻番。惠残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智慧助残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新增租赁住房、代理经租房源47023套(间),新开工大居和区属保障房94.5万平方米。
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保持较高水准,探索推行“街区长制”,积极开展美丽系列创建。《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面实施,“美丽家园”行动完成各类旧住房改造8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改造420万平方米,创建“美丽楼道”158个。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创新社区共营实践,推进社区居委会3.0版建设,完善社工职业化体系。加强实有人口监测预警,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持续深化。信访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全面推行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
城市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雪亮工程”“智慧公安”等项目加快建设,试点现代警务流程再造,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及“严扫净保”等专项行动。加强重大消防隐患治理,常态长效抓好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减量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51家。全力创建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推进农村自办酒会所标准化建设,存量食品无证无照经营100%消除。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一网通办”为引领,实施“6减6加6集成”改革,取消调整行政权力事项22项。从项目准入到获取施工许可证的全流程审批时间有效压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开办企业时间由22天缩短至最快5天,在全市首创“食品药品经营许可一证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施,综合监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逐步建立。推进政务服务便捷化改革,商事登记和投资建设综合窗口试点启用,完成“一网通办”总门户建设,全区354项审批事项100%接入“一网通办”平台,284项涉企审批事项实现“只跑一次”,167项个人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就近办理”。
引才育才机制进一步健全。出台“双高人才计划”,实施“24条”人才新政,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人才328名。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英才计划、大学生储备计划,深化“名师工作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选树表彰“嘉定工匠”、技能标兵、技术能手等21名。
政府行政效能持续提高。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加强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建立窗口服务正负面清单,实现全区政府服务窗口效能检查全覆盖。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和层级压缩稳步实施,完成区管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
政府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不断深化。加大政府督查检查力度,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深化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管控,加强部门预算和政府债务管理。积极听取和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86件人大代表建议、170件政协提案全部在法定时限内办复。大调研大走访深入开展,全区共走访调研对象39.5万批次、收集问题9.1万个,实施区政府领导包案督办重点问题14个。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