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闵行区公布“城市平安指数” 让百姓更有感受度

2019-1-16 9:23:08发布42次查看

“全区的入室盗窃案,正以每半年下降50%的速度锐减,上海康城、金色西郊城等一批‘问题小区’成了‘成功样本’,零发案小区从两年前的347个增加到了如今的620个……” 1月15日下午,闵行区召开“2018年度平安指数发布会”,发布了一串串事关安全的喜人数据,同时还聚焦百姓感受度公布2019年城市安全五大新指征。
据了解,在短短两年里,闵行已连续4次举行安全指数发布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安全指数”更名为了“平安指数”,表明今后除了关注客观举措和数据,会更加关注百姓的主观感受。所以,闵行新提出的“2019年城市安全五大新指征”十分感性——“有一条多晚都可以放心跑的跑道”;“和窗户上的防盗铁栅栏说拜拜”;“逛街时双肩包怎么时尚怎么背”;“礼让行人,看灯过马路从习惯变成本能”;“拿出手机就能和自己的安全顾问对上话”。
一张图告诉你:哪儿醉汉最多?什么季节高发?
会上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继2015年闵行区实现报警类“110”及侵财类“110”数量首次“双降”后,两项数据持续向好,特别是2016年至今,呈现加速下降态势,其中违法类警情“110”减少近20万起,总量仅是三年前的2/3。第三方调查显示,闵行全区安全感得分提高了2.34,为全市增幅最大的区。
发布会上,闵行公安部门还通过对分类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推出了“醉汉地图”、“最来事商圈”、“小区光顾次数最多社区排行榜”等。
在一张“醉汉地图”上,记者看到闵行地图上分布了红红绿绿的酒瓶,其中杜行、虹桥、七宝三个地区的酒瓶为红色,正是“醉汉”频繁出没地区的前三名,全年“涉酒”警情数分别是5859起、4888起、4518起。公安部门人士分析认为,究其原因,虹桥、七宝应该是因为商圈多,吃饭、喝酒的场所集聚,而杜行地区“醉汉”多则让人有点费解,可能与那里有大型职工居住区有关,年轻职工闲来无事就爱喝点小酒,而酒喝多了就容易产生警情。
什么季节为醉酒高发期?随后公布的一张统计图,还分析了闵行醉酒类警情的月份分布状况。图上显示,7月、10月、11月、12月此类警情最少,而1月、3月、4月、5月醉酒警情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太冷或太热的季节,人们都不太爱喝酒,醉酒高发期是在春暖花开的春季,1月警情多则有可能与年底或春节聚会有关。而这些数据都已成为街镇、警方、商圈管理者开展综合治理的有效依据。
一张“闵行商圈警情110报警图”显示,去年一年,颛桥万达商圈的警情最多,为114个,七宝万科商圈、仲盛商圈、莘庄龙之梦商圈都是100个,这几个排在了“最来事商圈”榜单的前列。商圈的警情,包括打架纠纷、消费纠纷、交通事故、扒窃等。
2017年,闵行首次发布“最受小偷欢迎小区排行榜”,曾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影响了上榜小区的二手房交易。此番,闵行公安继续公布了全区1000多个小区的盗窃案排行榜,并对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
记者看到,2017年,上海康城排在盗窃案排行榜的第一位,盗窃案发生总量为23起,此时相比之前一年100多起的案发量已经大幅下降,但到了2018年,上海康城排到了第13位,仅发生了4起盗窃案,而且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为零。从全区来看,2018年排在榜单前十位的各小区,总案发量均比2017年的“前十名”减少了一半以上。
为何要推出平安指数发布会?
近年来,在全市的居民安全感测评中,闵行居民的安全感始终处于低位。“住在闵行不安全”,一度成为管理部门的痛点。这是为什么?
为了走出这一困局,闵行深入研究“居民安全感”与“城市安全状况”的关系,发现既有职能部门没有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的原因,也有沟通不充分、需求不对应、工作没有做到居民“心坎里”的问题。“没对症”和“没贴心”,堵住了居民安全感的“感知经络”。为了让居民的“主观感知”和安全的“客观状况”对称起来,让居民也参与到城市的平安建设中来,闵行区安全指数发布会应运而生。
发布会主持人告诉记者,影响居民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一直都是他们的研究课题。研究发现,影响安全感的因素多元广泛,涉及社会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如发生入室盗窃案、小区安防设施差,甚至小区有流浪狗,都是影响居民安全感的因素。而在客观因素之外,还有居民获得信息不充分、不准确的原因。例如,某小区里连续发生两起入室盗窃案,但是消息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十几起,整个小区人心惶惶,即使社区民警解释了也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居民们对安全感受度,2017年7月,闵行首次举行指数发布会,会上一张“最受小偷欢迎社区榜”吸引了所有与会者的目光,居村委干部,居民代表纷纷拿起相机拍下这张“弹眼落睛”的榜单。会后,管理者们说心里“不好受”,居民们说“扎心了”。
痛定思痛。管理部门从“各扫门前雪”转变到了“拧成一股绳”,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治理。大家都明白,要从榜单上摘帽,不仅是要把案子都破了,更是要让案子进不来。党支部、居委、物业、业委会、平安志愿者,乃至居民,都参与到了“平安建设”工作中来。群租整治持续推进、维修基金加速“解冻”,安防建设日新月异。曾经让闵行居民最感到不安全的“入室盗窃”案,如今以每半年下降50%的速度锐减,上海康城、金色西郊城等一批“问题小区”成了“成功样本”,全区“零发案小区”从两年前的347个增加到了如今的620个,几乎翻了一番。
变“破案多”为“报案少”?“智慧绣花”订制个性方案
平安是什么?是“没有居民报警”,还是“抓完所有坏人”?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最大效能,如何动态掌握地区的安全状况?
作为城市安全管理最小单位的派出所,过去,回答以上问题多凭经验,或是抓住突出问题“下狠手”整治。而如今,闵行区基于数据思维的“智慧管理”,不仅让决策更精准科学,还优化了警务工作流程、警务管理,为提高效能带来红利。
比如古美街道,以纯居民社区为主。近年来,由于车位紧缺、管理不当等原因,这个地区的“挪车”类警情长期高居不下,当地派出所的三分之一接警工作量都是“挪车”。为了分流如“挪车”这样的非警务类警情,古美派出所建立了车牌信息库,确保物业能准确、及时掌握相关车主信息,同时,“全科民警”发挥业务优势,指导物业配置了便携式挪车器、重新设计小区车辆出入路线,从根本上为广大居民解决了难题。
而虹桥和梅陇地区,由于商圈众多、交通复杂,居民需求也有所不同。虹桥镇镇长周胜春告诉记者,爱琴海、万象城这样超大体量的商圈入驻,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安保压力。所以,虹桥镇、派出所、商圈安保部门三方早早建立了沟通机制,将商圈人流密集区域的安全管理渗透在招商、营销等所有环节中。比如,酒吧的醉酒顾客概率高,安保部门会建议其设置在距离洗手间更近位置,而网红餐厅会有较多顾客等位,建议不要设置在电梯口附近。
梅陇派出所所长傅雷军向记者介绍,梅陇地区治安形势较为复杂,违法犯罪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常见的如偷盗电瓶车,新型的则有非法集资等经济类犯罪。“违法犯罪很容易感染,不掌握情况、不及时破案,案件在这个小区域就会高发。所以,我们对每一种警情都保持高度敏感,并采取高压压制的方式,不让任何一种区域违法成为趋势。”所以,在梅陇地区,只要是违法类警情,都会有不止一名民警出警,还会增配专业的图像侦查、现场勘查民警,临时组成一支专门处置小组同时处警。在这一机制的高压下,梅陇偷盗类警情去年下降了40%,75%的嫌疑人在立案后当月就被抓获。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马桥镇飞碟苑的“智能安防系统”,不仅解决了小区的安全问题,还解决了噪音扰民、群租、乱扔垃圾的问题;虹桥镇的“综合窗口”通办模式,不仅业务项目更多,办事速度也快了;华漕的警情跟踪增援模式,让警情反应速度缩短5分钟,纠纷类警情下降10%。以报警数据为切入口,精准分析辖区安全问题,闵行区打通政府部门之间的壁垒,智慧化“订制”解决方案,让城市安全管理更精细、更高效了。 在发布会最后,闵行区24个派出所所长还悉数公布了针对本辖区的“平安目标”。所长“立旗”,表达了职能部门的决心。从内容来看,有的关注警民沟通,有的关注降低案发。这些“旗”大多已在实现的过程中,有些则是未来几年的努力方向。比如针对“拿出手机就能和警察蜀黍对上话”的目标,目前闵行全区已经安装了八万块标准地址二维码门弄牌,很快,居民将就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给社区民警留言、提供线索,真正让民警成为居民身边的“安全顾问”。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