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铁路博物馆的整体布局有比较浓重的铁路往事般的历史氛围,室外的广场展区营造了一个早期铁路火车站的场景,笨重的蒸汽机车和木结构的月台雨棚显得饱经岁月沧桑。于2004年8月上海铁路局建局55周年之际建成开放,现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整个博物馆包括占地约1300平方米的室外广场展区和拥有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博物馆主楼。博物馆的4层主楼以80%的比例按照1909年建成的沪宁铁路上海站原样建设,再现了当年上海站的英式古典风格风貌。
上海铁路博物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史料和实物为主要载体,展示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铁路进入中国后,上海及华东铁路一百多年来所走过的历程,突出反映铁路生产力的变化、发展。馆内分6个部分,有50余个展项,近千件展品。内有珍贵的铁路老设备、老器材和历史图片,还有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可让观众参与的科普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展馆是复古式样的建筑,里面的构造和装饰很有年代感,但展馆内不大,只有一层。馆内有丰富的图字资料以及各个年代的铁路刊物、徽章,介绍了上海及华东铁路一百多年来所走过的历程。
一走进铁路博物馆大门,便是一处宽敞的广场,广场左侧的月台旁威风凛凛的火车头和老式车厢仿佛整装待发。左边这个100多吨重的火车头叫kd7型641号蒸汽机车,kd7-641蒸汽机车:1946年美国制造。机车及煤水车空重110.95吨,全长20370毫米,动轮直径1520毫米,车轴排列1-4-0式。该型号机车于1947年由联合国救济总署为中国二战后恢复经济而无偿援助,曾配属广州、上海等铁路局。现存世量稀少。它是上世纪40年代美国机车工厂制造的,1947年由联合国救济总署捐助给中国。
水鹤:给蒸汽机车上水的专用设备,貌似立鹤,一般设在机务(折返)段和区段站等车站。
走进馆区,首先看到的就是两辆老式火车头实物,还有一节经典的绿皮车厢,而一旁是火车站月台,是拍照留念的好场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民政府(南京)从美国定做进口,为国民政府要员专用。车体长23100毫米,宽3200毫米,重55.8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配属铁四局用作工程指挥车。
sn26机车:1928年美国制造。为轨距600毫米的窄轨机车,总空重31.65吨,全长14850毫米,宽2400毫米,动轮直径711毫米,车轴排列为0-5-0式。曾配属云南鸡个铁路(鸡街-个旧),2000年12月运来上海,现存世量仅3台。
在站台最后的小机车是sn型26号窄轨蒸汽机车,它的轨距连一般火车的一半还不到。别看个头小,它的最高时速可达45公里,一次可以拉动200余吨货物。小个子转弯也非常灵活,曾经在崎岖的云南山区大显身手。而车头旁竖立着的那个貌似站立的仙鹤的铁家伙叫做水鹤,是用来给蒸汽机车上水的。
室内展馆:铁路建设:从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个阶段,介绍上海铁路局管内基础设施,包括线路、桥梁等建设、发展的情况。
晚清时期建设的铁路:包括吴淞铁路、淞沪铁路、沪宁铁路、沪杭甬铁路、津浦铁路等。
进入博物馆大厅,左侧有两个展区,分别是铁路建设部分和铁路运输部分。进入铁路建设展区,映入眼帘的是馆中极具特色的展品,一台按照原比例复原的“先导号”火车头模型。它是1876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上使用的第一台机车。陈列在火车头右边橱窗内的那段钢轨,是从淞沪铁路上拆来的旧钢轨,“工龄”已达百年以上。
先导号(pioneer)蒸汽机车(1:1复制):该机车由英国romdom工厂与1874年制造,车轴排列为0-2-0式,总重1.32吨,轨距762毫米,时速24至32公里。这是吴淞铁路的第一台机车,主要用于运送筑路材料。
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建在上海。全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从1874年12月开工,1876年12月全线建成,投入运营。
淞沪铁路的前身是吴淞铁路,1897年2月27日动工,1898年8月5日竣工,1997年4月拆除。
沪宁铁路是清政府在英国迫使下贷款修建的。该铁路自上海至南京,长311公里,1905年4月开工,1908年4月全线通车,1927年11月改称京沪铁路,日伪时期称海南线,解放后称沪宁线。
沪杭甬铁路自上海经杭州至宁波,长357.03公里。其中沪杭段1906年10月开工,1909年8月通车;杭甬段1910年2月开工,1914年1月部分竣工; 1953年7月重建,1959年10月1日全线通车。萧山至宁波称萧甬线,沪杭段日伪时期曾改称海杭线。
津浦铁路是清政府迫于英、德两国压力而借贷修筑的。该铁路自天津至浦口,全长1009.48公里,分南北两段,分别于1908年7月和1909年1月开工,1911年9月接轨。
民国时期建设的铁路:华东地区包括杭江铁路、江南铁路、淮南铁路、苏嘉铁路等。
在展厅内游客还能看到晚清的列车时刻表,近百年前的铁路界碑,孙中山先生绘制的《实业计划图》,还有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特大型两用双层桥—钱塘江大桥的历史照片等珍贵的展品。
这里有晚清修建沪杭铁路时竖立的界碑,19世纪90年代制造的钢轨、早期的火车时刻表、信号灯、上世纪20年代和40年代建造的老式蒸汽机、民国时期的铁路包厢等,还有可让参观者参与的声光电互动的火车轮渡作业、列车编组等多媒体演示台。
另外一组展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建设成就。其中有一个黄铜头盔,是工人潜入长江建造南京长江大桥时使用过的。紧接着这组展品的是一个轮渡作业多媒体演示台,游客能在屏幕上亲手操控渡轮运送火车过江。
蒸汽机车动轮工作原理:蒸汽经过汽口进入汽缸,推动汽缸内的活塞(俗称鞲鞴gōu bèi)作往复运动,通过活塞杆、十字头、摇杆、连杆和主曲拐销等组成的传动机构,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成动轮的圆周运动。
在铁路运输展区里安放着一台大型机车动轮模型,它可以告诉你蒸汽机车飞驰的奥秘。除了动轮模型,展区里还陈列着蒸汽机车的有关部件和检修工具。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大厅中央的两座铜钟,它的外形酷似庙宇里的钟,挂在蒸汽机车上,火车在站内行驶时敲响它可警示旅客避让。
由于列车不间断的运行,以及自然界和人为的因素,往往使线路发生各种变形和损坏,为此,必须对线路进行日常养护和维修,以保证线路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旅客和货物的运送过程,就是铁路运输的生产过程。合理的运用技术设备,安全、准确、迅速、便利、经济的把旅客和货物位移至目的地,是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基本任务。
在这里可以看到实物的火车头以及各种火车零件设备与仿真模型,还可以亲手操作控制台,体验当一回动车组的驾驶员。
在铁路天地展区,能看到不同时期的铁路制服。不过最有趣的还要数一辆标着“跨越”字样的机车模拟驾驶室了。它和真机车的操纵台设置几乎一样。机车车内主副驾驶座位、操纵杆、制动手柄、仪表等一应俱全。登上火车可以亲身体验一下火车风驰电掣的感觉。
展厅内还能看到各种铁路养护工具,信号通讯设备,还有上海铁路局的品牌列车“东方号”的相关展品,“东方号”列车是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的一列客运列车,车名是2002年-同志亲笔题写的。展厅的尽头有一间50年代火车小站的行车室。木桌、电话、热水瓶和铁路行车的专用设备都是当时的实物。墙上的老式温度表至今还能准确显示温度。
在铁路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很多与火车及铁轨有关的设备器材,还有各种列车车厢上使用的方向牌和各个年代车厢里的日常物品,不过最吸引小朋友们的可能要属各种仿真微缩火车头模型了。此外,馆内还设有模拟的动车驾驶室,你可以尝试当一回驾驶员,驾驶列车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