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竞竞)在相邻关系纠纷、排除妨害纠纷等执行案件中,常常会遭遇被执行人抗拒执行,案件往往很难执行,为打破僵局,静安法院法官巧用罚款方式,督促被执行人自愿履行义务。
张某与高某系上下楼邻居(高某居住在一楼,张某居住在二楼),因高某在自家一楼天井搭建顶棚,张某认为对自己居住造成安全隐患,两人协商不成遂涉诉。2014年3月,经原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高某一家应限期拆除搭建的顶棚及附属设施。判决生效后,高某一家迟迟不肯履行义务,张某只得向上海静安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然而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高某仍然不为所动,拒绝拆除搭建的顶棚及附属设施。高某来法院之后,称自己一家住房条件困难,自己与妻子、儿子三人住在55平方米的房子里,十分拥挤。1987年就在自家天井内搭建了顶棚让七旬老父居住。此案存在较大的强制执行风险,执行一度陷入僵局。执行法官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执行法官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查询时,发现高某名下一张银行卡内有上万元存款。鉴于高某丝毫没有配合执行的态度及行为,执行法官决定出具罚款决定书。
此举立即取得效果,之前一直抗拒执行的高某主动来到法院,承诺在一个月内按照判决内容履行义务,请求法院解除罚款的措施。10天之后,执行法官再次来到现场检查拆除的结果时,高某已将搭建顶棚自行拆除完毕。鉴于被执行人能够自愿履行,态度较好,执行法官免除对其的罚款处罚。至此,四年的老案终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