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锦路201弄民苑小区3号,底楼的门厅被布置一新,浅绿色的墙壁上用彩笔、彩纸、废旧的报刊杂志等描绘了“美丽家园”,墙上还有楼里居民的合影、孩子们画的萌萌的彩色图画。这栋楼孩子比较多,被居民们称为“家和楼”。原本堆了乱七八糟杂物的门厅现在成为整栋楼的“客厅”,大家在楼组长的带领下,门厅里经常开展以亲子阅读、亲子绘画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小居民顾心艺小朋友为了能参加门厅的“一起来装饰,亲子共贴画”活动,跟坚持了5年时间从未间断的绘画班请假:“我们的楼道现在很漂亮,很想参加自己楼道的活动。”这些都是徐汇区龙华街道开展“以楼组自治为核心,以楼组长沙龙为平台,以楼组创建为抓手”活动的成果。当楼组遇上自治,造就了美丽的“龙”好家园。 记者从徐汇区了解到,龙华街道的“龙”好家园项目是该区去年举办的第三届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培育活动中的一项。龙华街道上缝居民区的“绿·享楼”原来的楼道里堆物多、垃圾多,防盗门和窗上的遮挡物多,楼组长以申报“龙好楼组”为契机,发动党员和志愿者们买来白色和绿色油漆,共同将楼道内的管道一并粉刷成统一的白色,旧的楼道大门也粉刷一新,看上去整洁明亮。居民区党组织协调物业买来水泥和胶水,将楼梯重新翻新。原本不配合楼道整治的居民看到布置一新的美丽楼道,终于动摇,主动拆除。 楼道变美了,居民们又觉得楼门前黄土裸露的小绿地和环境不协调,居民区党组织积极搭建平台,协调业委会和物业支持居民的设想,居民们也自己出钱铺设了残疾人通道和小花园的石子路。整个楼道分工明确,志愿者轮流负责楼道检查、浇花等工作,将公共楼道变得像家一样的爱护。龙华街道梳理出近1300名分布在社区各个角落的楼组长,组建40人的楼组长沙龙团队,这支骨干队伍推动了楼组工作的增能。街道依托楼组长沙龙自治平台,营造全街道参与共建“龙好楼组”的氛围,打造具有“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的楼组,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楼组自治工作。同时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形成“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的楼组自治核心小组。街道还以多维体系助力自治建设,在引入专业力量的过程中,形成“社区+社工+设计师”的助力资源体系。 徐汇区的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培育活动,是推广优秀社会建设创新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塑造徐汇社会建设创新项目品牌,助力徐汇社会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据了解,去年相关委办局、街道镇共申报了61个项目,第一轮遴选后初选出50个项目进入复审,最终确定对33个项目予以立项培育,分为5大类别,包括党建引领与队伍建设、平安建设类、城区管理类、公共服务与多元共治类和居民自治项目,区民政局的“邻里汇、汇邻里,美好生活共同体”、天平街道的“天平‘创邑’:打造风貌区基层治理新引擎”、斜土街道的“江南匠心舫:基于文化传承的居民自治平台”、龙华街道的“‘龙’好家园:当楼组遇上自治”等入选。 “加强医院周边精细化治理,打造医邻友好社区”是枫林街道入选的项目。枫林街道辖区内的中山医院,每天约有5万人次进出医院周边,巨大的人流量给医院周边地区市容环境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区相关部门和枫林街道成立了由区市场监管局、城管执法局、枫林街道等16个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对医院周边“五横两纵”七条道路实施联合集中整治,使医院周边道路环境、小区环境焕然一新。枫林街道推动区域化党建资源下沉,激发社区多元主体共治的新活力,加强医院周边精细化治理,打造医邻友好社区,促进社区居民与医院周边环境休戚与共、和睦相处,实现了区域单位与社区居民的互助共赢。中山医院治理工作积累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一机制将推广至肿瘤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龙华医院和儿科医院门诊部,使区域的“五朵金花”共同绽放。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袁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