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现,反映了一座城市在历史、人文、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脉络,是有温度、可以阅读的活的历史书。”区博物馆副馆长曹永春介绍,近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赵氏宅修缮完毕,加上之前已经修缮完毕的位于永丰街道的王春元宅、徐氏当铺,位于泗泾镇的程氏宅、孙氏宅、管氏宅等,我区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永丰街道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有张氏宅张大房宅、中山西路张氏宅、张氏米行、王子彝宅、康氏宅凯氏宅、秀南街111号116号杜氏宅等6处文物保护点,目前正在分批进行修缮。在位于玉树路、中山西路附近的张氏宅张大房宅,建筑工人正在忙碌着,他们说:“这两座房子并排,且是一体,由于檩条、梁柱等已经老化,所以在保持基础墙壁不动的情况下,采用了局部落架的方式进行修缮。”据悉,泗泾镇的丁氏宅、蒋氏宅、陆氏宅也将于今年启动修缮。
修缮完毕:老基础,新面貌
在修缮完毕的古建筑中,赵氏宅于去年11月竣工完成验收,代表了我区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的新成果。赵氏宅位于松汇西路1172号上海第四社会福利院内。现存两进,前厅后楼式,前厅单层、扁作,为清代建筑,开阔高敞,用料粗硕,后部两层三面楼为晚清至民国建筑,两进传统砖木结构体系,整体具有较高的文物、建筑艺术和科研价值,是清末民国初期松江地区民居的典型范例。
经区博物馆文物安全巡查发现,赵氏宅一进前厅潮湿渗雨现象较为严重,墙体门窗及局部檩条、椽子等木构件糟朽变形,屋脊局部缺损,后进情况稍好,虽经局部屋顶维修,但文物保存情况仍有持续恶化的趋势。根据调查情况,2016年6月,区文广局作立项批复,同意由区博物馆为建设单位对赵氏宅进行修缮。
在修缮过程中,在按设计要求以揭瓦亮椽方式对赵氏宅前厅进行施工时,发现原隐蔽处部分梁架结构有松脱、歪闪现象,只能暂停施工、补充设计方案,经过赵氏宅梁架纠偏加固新增项目的听证会,最终恢复施工消除了这一隐患。曹永春说:“赵氏宅的修缮工程有一些经验教训,其中一条就是进一步提高事前准备、精准测算的能力。”
正在修缮:分批次,按进度
据永丰街道老城改造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庄钦介绍,永丰街道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6个文物保护点将分批次进行修缮保护,第一批为张氏宅张大房宅、中山西路张氏宅、张氏米行,第二批为王子彝宅、康氏宅凯氏宅、秀南街111号116号杜氏宅。此6处文物保护点修缮工程的前期工作从2017年12月13日开始实施,去年8月2日完成了工程立项、项目报建、勘察测绘、设计方案及专家评审会、设计施工图和概算、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核等工作。
正在修缮的张氏宅张大房宅2004年2月10日合并公布为松江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张氏宅位于永丰街道仓城居委会中山西路382、384、386号。宅坐北面南,建于清末,现存走马楼,通面阔10.59米,通进深20.75米。走马楼南天井有西厢楼,走马楼南楼二开间六界,南侧有附檐。北楼二开间四界,南北楼间为天井,青石铺地。东西有厢楼,东厢楼一开间两界,西厢楼一开间一界。西侧厢楼一层均为廊,贯通南北楼。
张大房宅位于永丰街道仓城居委会中山西路388号。宅坐北面南,建于清代中期。现存走马楼、后厅,走马楼南有仪门,已残。通面阔10米,通进深39.7米。走马楼南楼三开间六界,南侧有附檐、鹤敬轩,北侧为砖墙。一层正间有扁作四界梁,二层正间为圆料四界梁。走马楼北楼三开间七界,北侧有附檐。东西厢楼均设扶梯,后厅三开间五界。
据介绍,这些古建筑修缮完成后,将只提供文创产业单位使用,并开发相应的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