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媒体人”调查地铁上的阅读习惯
2019-1-10 0:00:00发布83次查看
发现上海,记录身边,与城市的明天一起成长。新闻晨报&周到举办的上海首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自1月1日开通作品提交通道以来,学生踊跃参赛,目前周到客户端后台已收到上千份参赛作品。本次活动主要面向8-14岁的青少年,也就是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孩子们提交的作品有视频,有图文,还有小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整体质量都比较高。
有学生跑到地铁里做社会调查,有学生把学校的迎新年活动拍摄下来,有的则针对雾霾,查阅各种资料,写成纯文字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有的学校在元旦前夕已完成了作品海选,还有学校致电晨报编辑部,要求全校参赛。
地铁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预备1班的张习远、宋玉洁、黄慕恩提交的作品是《地铁“悦”读习惯小调查》。地铁上看手机的低头族日益见多,但同时也隐藏着很多热爱读书、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人群。为此,3名学生跑到地铁站,对上海人的阅读习惯做了调查。
他们制作并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针对市民在地铁上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消磨时间、平时是否有阅读习惯、爱读的书籍等问题,展开调查。通过问卷、与地铁中来往陌生人沟通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学生们发现了不同人群的阅读习惯,也了解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爱看的书籍。在扎实的调查实践基础上,学生们进一步制作和完成了一份新媒体作品。
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3名学生做了明确分工。黄慕恩耐心温润,主要负责拍摄、配音、写稿;宋玉洁细心严谨,主要负责设计问卷、数据汇总分析、定稿;唯一的男生张习远,性格开朗热情,主要负责采访和后期视频剪辑。这一实践活动的作品指导老师李萍告诉记者,通过这项社会实践调查,3名学生的摄影技术、文字能力、多媒体制作、与人沟通的能力、信息整理、组织统筹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这项社会调查报告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与担当,小公民素养油然而生。孩子们在完成作品时,不断给予老师们惊喜,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
立达中学六年级至初二,每个年级平均360名学生,总计1000多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而且学校在元旦前夕,已完成了海选。目前全校符合参赛年龄的学生,有三分之一已完成作品提交,参赛作品展中已有三四百份该校学生作品。
对此,校长盛雅萍说:“首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对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孩子们参与作品创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观察社会、提升社会能力的过程。在实践基础上,孩子们还需要凝练,将之呈现在屏幕上,这也鼓励孩子们要善于表达,勇于表达,而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重要能力。活动推出后,师生反响非常好。在1月8日的家长会上,家长们普遍对活动表示了欢迎和支持。”
走街串巷打造精彩作品
明确参与本次活动的学校已有60多所。静安区彭浦初级中学12月下旬致电晨报编辑部,希望开通通道,让该校六年级至初二的700多名学生,都可以报名参与本次实践活动。
该校预备三班的马骏玮同学,在初赛题目中选择了《你可能不知道的上海》。他告诉记者:“拿到这个题目,我马上就想到了1912老上海。因为上海是个繁华的城市,但老式建筑越来越少,而1912老上海恰好能反映上海的历史风貌。”“1192弄”老上海风情街,位于地铁世纪大道站11号出口。周末,马骏玮就和父母一起到1912老上海参观、拍照,回家后进行筛选修改,目前他正在努力学习怎样使用手机制作视频作品。
彭浦初级中学校长程核红说,该校一贯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积极参与各项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学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倡导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智能化校园的建设。未来媒体人创意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运用与处理的能力、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对学生开拓视野、提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还有不少学校反馈,已收到很多学生制作好的作品,但目前尚未上传。校方表示,希望通过指导老师进一步检查指导后,将作品上传。
本次初赛的三道题目分别是:“治理污染,减少雾霾,你有什么好主意?”(出题人:俞立中)、“你可能不知道的上海”(出题人:周葆华)、“根据迎新年活动,设计新媒体作品”(出题人:盛雅萍)。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为1月31日23:59。截至1月9日,学生们选择“你可能不知道的上海”为题进行新媒体作品创作的最多。本次活动参赛和作品提交,均需在新闻晨报官方客户端“周到上海”完成。
黄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