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黄浦新闻

这份温暖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

2019-1-10 0:00:00发布82次查看

数九寒冬,沪上坚守岗位的户外职工,工作间隙不必再直面刀刮似的冷风冷雨,而是可以走进分布在全市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热热饭菜,休息取暖,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这样一方温暖惬意的空间,今年在上海户外工作者中一传十、十传百。炎炎夏日,这里是纳凉歇脚的好去处;寒风呼啸,屋内的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将暖意传遍全身;平日里还可以热饭、充电。在外奔波累了、渴了,这里就是户外职工的第二个“家”。
如今,这份温暖已遍及城市的各个角落。截至2018年底,沪上已有超过千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作为上海市总工会牵头实施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市总工会高度重视爱心接力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主席室领导兵分多路实地走访考察位于各处的爱心接力站,通过制定“6+x”标准、第三方考评、“回头看”等措施,确保让“娘家人”的关怀落到职工心里。
家的温暖让所有户外职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数百个日日夜夜,爱心接力站始终彰显着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有力作为,不断为城市提升软实力增加一抹温暖的底色。在今年市政府十大实事项目中,“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以较大优势稳居考评榜首。
以职工为圆心 延长工作手臂
网络经济、共享平台正在全方位地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轻触手机,人们享受着越来越便利的生活,在屏幕之外,正是日趋庞大的户外职工队伍支撑起了快节奏的各种服务。与工作地点固定的员工相比,户外职工的工作地点变了,工作方式变了,随之而来的对工会组织所提供服务的需求也变了。
职工需求的变化,就是工会改革创新的发令枪。以环卫工、快递员、协管员、送餐员、出租车司机、物流驾驶员、交警辅警等户外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首批600家爱心接力站于2018年2月正式启用,第二批又新增400余家,1000多家站点以“科学布局,不留空白”为原则在高温酷暑来临之前全部投入使用。
在这块服务户外职工的小天地里,凝聚了“娘家人”许多的心血和巧思。为规范管理这1000余个站点,上海市总工会要求各单位、各站点要严格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人员、有服务、有设施、有保障的“六有”标准进行管理。根据户外职工无处喝水、入厕、充电以及存放和加热中饭等实际需求,市总工会在站点的硬件设施上要求做到“6+x”,即须具备6项基本设施: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排插、桌椅,和结合实际的其他服务设施。为了方便更多职工找到身边的接力站,上海市总工会积极推行线上服务网络与线下网格化布局的站点,实现线上与线下无缝融合,“申工社”app服务站板块中开设了“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栏目,提供站点详细信息的查询。
调整“生物钟” 服务更贴心
从提供报刊杂志到无线上网,从设置爱心冰箱到发放高温慰问品,从培训站内工作人员到选拔明星站长……1000余家爱心接力站自成立以来,始终不断探寻着为户外职工服务的最好方式。
位于漕溪北路915号的中国电信营业厅,是沪上首批挂牌成立的001号接力站。随着接力站的成立和企业的倡议,这间最初略显简陋的员工休息室,历经数次升级,不仅将营业厅内智慧家庭展示场景作为户外职工休息场所,将展示场景内的沙发、电视等对户外职工开放,如今又专门扩展出了一个独立的爱心接力站,并添置了相应的设备。遮阳躲雨、休憩放松,加上人性化的贴心服务,接力站里常常人气十足。
早出晚归的户外职工,对于早晚“两头”的服务需求强烈,于是接力站也调整“生物钟”,无论凌晨还是伴晚,“家”里的灯始终为户外职工点亮。密山路101号的友谊路街道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每天早一个小时开门已经成为了习惯,为的就是赶上头班环卫工人的休息时间,为他们添水热饭有个好去处。“户外员工既是服务对象,更是亲人是朋友”。这样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全过程。在推广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期间,上海农商银行在全行的范围内开展相关培训,让所有员工都知晓如何让服务更暖心。在上海农商银行静安支行营业部,无论是门口保安、大堂经理,还是常在大堂内巡视的营运行长,都谨记着为户外职工服务的流程,店内在夏天备足了防暑药品和冷饮、饮料。对于部分比较内向的户外工作者,工作人员除去必要的照顾之外,并不会多加打扰,如果有些户外职工出现身体不适,工作人员又会及时进行帮助。
以接力站为平台,各级工会贴近户外职工需求的契合点越来越多,企业的爱心捐赠也因此更有的放矢。去年夏天,黄浦区总工会根据户外职工的签到率,为区内41家站点的1000名户外职工发放花露水等清凉用品,户外职工来到这些站点就可以签到领取高温慰问品。今年大热的“爱心冰箱”活动也在友谊路街道的爱心接力站找到了落脚点,宝山区总工会不仅为接力站内提供了冰饮,还结合企业捐赠将站内的冰箱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开放。
服务理念、方式不断创新变化的背后,是竭诚服务职工的不变初心。今后,诸多这样融合创新和爱心的尝试在成熟之后将融入管理机制,让关爱更加长久地接力下去。
严格运行管理 力保实事做实
在位于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的爱心接力站里,不仅每天都有一名工作人员值班,负责户外职工接力站的运行服务,党建中心还设立了班后自检表,小到热水瓶内的热水、报刊等都列入了每天必须自查考勤的项目。细致的服务还不止于此,每位职工到来,值班人员都会对户外职工休息时使用了哪些服务进行统计,以便找到薄弱环节及时加强。如此的“较真”在1000余家爱心接力站都在上演,为的就是精益求精,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服务户外职工既要热情,更要“恒温”,讲究细水长流,不变形不走样,为此市总工会、市总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及各区服务中心对照《关于本市创设“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的实施意见》、《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全市1000余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开展全面考评。
考评过程中,市总工会领导兵分多路,随机走访了多家爱心接力站,调研中发现绝大部分站点不仅“6+x”设施齐全、站长与工作人员配备到位且职责清晰,还能有效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和优势,为户外职工量身打造方便舒适、各具特色的“温馨之家”。全市1003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同步开展考评工作。最终,900余家爱心接力站取得了80分以上的高分,其中满分站点270家。对于部分因没有按照要求提供服务,以及被判为“不及格”的站点,市总工会第一时间发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18家站点发放《摘牌通知书》,取消接力站资格。
考评结束并不是终点,市总工会通过市援助服务中心志愿者总队,组织人员“回头看”,实地走访得分较低的站点,针对需要整改的地方进行指导和复查,并积极拓展一些有条件的社会站点,建设成为新的爱心接力站。以社科院、《劳动报》、《工人日报》、一线环卫工等组成的“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研讨小组也宣告成立,通过以“第三方评估”的形式了解户外职工的需求,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获得感。一批管理严格、服务优质、运作良好的站点还将被授予“年度优秀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称号,其站长将被命名为“明星站长”。
黄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