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宝山区“四朵金花”全面绽放

2019-1-10 17:41:17发布53次查看

据宝山区消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口。长江、黄浦江、东吴淞江三江交汇的优越地理位置,为宝山积淀了百年开埠、百年市政、百年工业、百年军事、百年教育的深厚底蕴。
  宝山是传统工业基地,又是重要的物流港口,长期以来给人们留下了重、粗、黑、堵的历史印象。如今的宝山,已经是国家卫生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数全市排名第二。
  当前,宝山正处在老工业区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今年以来,不断加大力度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区经济指标稳中向好,产业转型卓有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干部精气神不断提升。
  长江口的绣美宝山,从钢花——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到浪花——打造邮轮经济全产业链、樱花——以生态底蕴带动城市更新,再到文艺之花——构建文化四季品牌,不断培育深度融合、转型发展的四朵金花,朝着创新创意创业相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相协调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阔步前进。
  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宝山积极谋划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主动将自身纳入全球竞争和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之中,纳入上海北部地区重大转型板块之中,全方位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描绘宝山产业地图,形成错位发展、南北联动的统筹格局,实现了远超预期的跨越式发展。
  宝山立足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空间优势,探索走出一条从白、红、黑、黄、灰各色废气五龙飞舞到邮轮产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重大板块、生态环境五龙腾飞的转型升级之路,打造出体现上海水准、具有宝山特色的城市转型作品。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成为宝山对接上海四大品牌的核心平台,形成了邮轮领域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的系统集成和具有综合影响力的品牌体现;上港十四区集装箱装卸和堆放的生产码头区域,逐步展现出水岸联动、港城融合的上海长滩风貌;吴淞工业区从重污染工业区向产城融合、生态改善的城市副中心转型,宝武600万吨钢去产能工作全面完成,将打造成为诠释后工业时代美好城市生活的最佳实践区;沪上皮革、化工企业的集聚地、曾是国家环保网格黑色色块的南大地区,藏污纳垢的厂中村、城中村已悉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2.5平方公里的整体城市绿肺、高品质的动迁安置房,以及即将崛起的ai智能城市和中央商务区。
  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以邮轮经济为主导,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平台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建筑科技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集聚发那科机器人、海隆石油、美钻能源、重型燃气轮机、中船、华域汽车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集聚上海钢联、欧冶云商等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成为全国钢铁电商平台交易集聚高地;围绕三条轨道交通线打造1号创新带、3号创业带、7号创意带,培育石墨烯、超导电缆等研发平台建设,集聚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深化区企合作,与招商局、宝武、中船、中国能源工程、中国机械工业、百安居、临港、中集等大型企业集团签订区企战略合作协议,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推进。
  城市精细化管理社会治理更加智能
  宝山持续把智能化作为城市管理和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治理大平台。2018年宝山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为110.31,蝉联郊区第一。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智能化系统社区通治慧中心为支撑,加强数据分析应用,精准梳理群众需求,精准提供民生服务,精准化解矛盾问题。加强智能化系统集成创新,探索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公安、雪亮工程等多领域智慧系统的互联互通,增强智慧城市可及性,让全社会共享智慧建设成果。从细微处加强线下管理,强化创全三个美丽无违创建等工作的结合,把服务管理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精细化再上新台阶。
  宝山坚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加强制度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放大营商环境磁场效应。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减审批事项和审批时间,基本实现两集中、两到位,推进审批事项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不断增加零上门和一次上门服务事项。加快制定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明显减少企业办事环节、时间和成本,原则上全部取消涉及到区里设置的许可事项。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确保执法事项100%纳入随机抽查事项。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市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加快四库一平台建设,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政务信息资源集约共享,发挥大数据在政府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老工业区,环境基础薄弱,但宝山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持续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宝山在无违创建中自我加压,拆违500万平方米、无违创建成功率100%。1013条河道全覆盖落实河长制,黑臭河道基本消除。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区域降尘量、pm2.5浓度下降显著。继续坚持智慧+治理,把全面推进河长制作为新时代治水的总抓手,2019年,计划完成苏四期范围内雨污混接改造149个小区、1304万平方米;启动荻泾、湄浦等13公里骨干河道综合治理,推进46条段断头河治理,完成140条劣v类河道治理消项;全力推进月浦城区、张华浜2个排水系统建设,切实让水环境改善看得见、摸得着。持续推进五个一百绿色生态工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1平方米。
  民生大踏步改善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宝山始终将住房、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民生问题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
  加快推进城中村及旧区改造、留改拆等民心工程,确保2019年内完成20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修缮,开工70万平方米区属动迁安置房,解决近2000户不成套、里弄房屋改造、城中村安置。全面实施教育资源区级统筹,统一城乡教育人、财、物配置标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八大医疗联合体纵深发展,完善分级诊疗平台,加快建设健康城区。推进五心养老服务创新发展,全面推行银龄e生活服务套餐,构建镇有院、片有所、村组有点的养老服务网络。打造精品工程,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骨干道路、微循环道路、公交线路等的建设,让所有工作生活在宝山的人们都能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
  提升城市魅力和乡村韵味,推动罗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罗泾全国特色小镇、新顾城首期启动区建设全面出功能、出形象,依托罗泾全国特色小镇,形成春季踏青、夏季篮球、秋季品鲜、冬季徒步的四季特色,让古镇风貌、田园野趣、现代生活相得益彰。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25项支农惠农配套政策落地,精心安排40亿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重点完成24公里四好公路、188座农村公厕改造、330亩绿化造林、66个垃圾分类达标村建设,高标准打造13个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特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长江口大闸蟹、宝山鮰鱼等特色品牌影响力,推进鞋底年糕、罗店鱼圆、罗泾十字挑花等非遗乡土文化产业化路径。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两个全覆盖目标,到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全覆盖创建市区两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外全覆盖创建区级美丽乡村达标村,保留保护村庄肌理、自然水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让农村有风貌更有韵味。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推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大力支持农民创新创业,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激发干部创造激情人才队伍焕发活力
  做好工作,关键要靠人靠队伍,能否创造新时代宝山发展的新传奇,关键取决于每个干部是否开动脑筋,开足马力。
  打破思维定势,释放干部创造的潜力。不断以塑造敢闯敢创的优良环境作为支撑保障,让干部能够放手干、大胆冲,营造舍我其谁、干事创业的劲头。培养干部敢于另辟蹊径,探索走出新路子,充分挖掘独特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敏锐把握潮流、善于洞察趋势,努力抢占先机、走在前头;率先破解难题,找出症结、抓住要害、拿出高招。着力打造一支具有奉献精神,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善于出击,敢于担当、勤于实干、善于出新的人才队伍。
  创新服务平台,提升干部创造的能力。不断优化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探索创新组织部门、干部教育培训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相结合的2+x培训结构,加强重点领域知识更新,提升干部想创造、敢创造、善创造的能力水平。深化年轻干部培养砥砺工程,开展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加大处级、科级及90后年轻干部分层分类培养力度,系统提升年轻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突出人才政策引领、人才平台支撑,深化满意100人才集聚工程,全面推进123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优秀人才服务樱花卡,加快重点领域人才高地建设,借助领军人才来引领技术革新、带动产业发展,为创新转型提供强劲动力和智力支持。
  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干部创造的活力。各级领导干部一级为一级担当,充分发挥容错纠错机制、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和四责协同配合机制的导向作用,旗帜鲜明地为尽心谋事的干部撑起腰,为尽力干事的干部鼓足劲,为尽责成事的干部兜住底,真正让干部安心干事、放心做事。形成严管厚爱常态化机制,抓好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抽查核实,落实宝山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和四必访等关爱机制,促进忠诚干净担当。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四责协同机制,严格遵守八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创产业多元融合
  宝山不断深化以文兴业、以文润城、以文化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区)等称号,2018年荣获市级以上奖项130余项,一批文化项目被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推进重大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北上海文化高地。北上海最大音乐厅——长滩音乐厅投资约6个亿,未来将承接世界各类高规格的音乐盛事,为全球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做出贡献。设立艺术名家工作室,昆剧艺术家谷好好、梅派大青衣史依弘、余派传人王珮瑜、主持人阎华等12位艺术名家在宝山成立工作室,促进文艺之花更美绽放。文化与创意产业多方互动,推进大众文化、精品文化、非遗文化、文创产业等协同发展,打造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文化四季品牌。积极推动文化兴区,2018年市民文化节活动惠及市民达573万人次。
  对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培树标志性文化品牌。打造国际邮轮滨江文化带、上海国际民间艺术节、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3个国际级文化品牌和淞沪抗战、百年吴淞、学陶师陶、宝钢遗存、宝山沪剧、罗店罗泾、剧荟宝山、乐享体育等8个国家级文化品牌,唱响宝山声音。连续举办十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累计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多名民间艺术家来到宝山,展现老百姓的文化盛会、家门口的五洲风情,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每年吸引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文学作家参加,成为比肩国际安徒生奖的国际儿童文学大奖。宝山沪剧团华雯领衔主演的原创沪剧《挑山女人》搬上电影荧屏,获得第14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开启了现代沪剧传承发展新篇章。
  认真贯彻上海文创50条,政府和市场两手联动导入文创企业,推动文化与贸易、科技、旅游等多维业态融合。大量工业遗迹成为发展文创产业良好载体,建成智慧湾科创园、上海木文化博览园、中成智谷、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宝山科技园、半岛1919创意园、上海长江软件园、上海智力产业园、博济智汇园、复旦软件园等以设计创意、软件信息、移动互联网等产业为支撑的各类文化创意载体37个,其中5家入选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功创建1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引进笃影文化、触控科技、溯洄设计等优质企业,推动工业设计、影视动漫、电子竞技等文创产业发展。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