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让“板着脸”的德育“活”起来
2018-12-27 13:16:25发布54次查看
掏出手机扫一扫,49个二维码对应虹口区49家中小学,每家学校的德育成果尽在眼前。这是记者日前在虹口区教育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期展示会议上看到的一幕。
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三大问题,近年来,区教育局以《虹口区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为依规,积极布局虹口德育重点发展板块,全区中小学百分百申报子项目,其中核心项目21个。一改“板着面孔”的说教方式,在各所中小学校或融入《论语》、武术、戏曲等传统文化教育,或挖掘校史校训开发课本教程,或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校方申报的德育项目百花齐放,让德育工作生动活泼了起来。
传统文化浸润课程
四川北路第一小学曾开展过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道德习惯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低年级34.89%的孩子会将好吃的留给长辈,高年级42.67%的孩子会将好吃的留给长辈。基于这一结果,学校收集了典籍、名言、榜样、人物事迹等,经过分析、甄别,德育组老师编撰了校本教材《十二个道德好习惯》并予以公开出版,该书从文明素养、学会感恩、规则意识三个方面,梳理了12个好习惯,在全校推广德育学习。
学校还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家庭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倡导孩子为长辈做一件事,有的孩子为辛劳了一天的奶奶捏捏背,有的孩子为爷爷送上了自己爱吃的水果,有的孩子为外婆滴眼药水,在各类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学校还通过“川一好少年”评比,引导孩子们学会诚实友善、恭敬感恩、知书达理、勤俭节约。学校的系列活动引发了家长共鸣,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共同体。
在能力培养中孕育爱心
在虹口第四中心小学的一场义卖会上,一款vr眼镜吸引了买家的目光。这款眼镜是几个同学受科学课老师启发,自己购买原材料,请教老师、家长,历经两次升级改造,最后用纸盒、凹凸镜制作出来的。他们模拟了市场调查、借贷、营销推广、采购原材料、批量生产,并通过义卖,将所得全部捐给了新疆、云南的学校。
虹口第四中心小学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学校品牌建设,以“协同教育”为核心,打破学科疆界,通过课程统整、活动协同,开展“学ceo创业献爱心”成长活动。将创业营销模式实践、关爱他人的爱心实践和学科素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家校合作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行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实现共同育人、合力育人,形成了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育德于心、成德于行”。
“匠道”计划培育坚韧品质
进博会期间,南湖职校收到了两封表扬信。一封来自上海远哲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对贵校能培养出举止有礼、基础知识扎实、职业定位清晰、能吃苦耐劳、有进取心的学生表示敬意;对贵校能为企业输送实用性人才表示万分感谢!”。原来,在负责进博会安防监控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中,南湖职校三年级实习生因表现优异受到了该公司的表扬。另一封来自绿波廊,在进博会欢迎晚宴上,由绿波廊点心师精心制作的美食受到了一致好评。其中有两位80后点心师,正是来自南湖职校的优秀毕业生。
学生的优异表现,源自南湖职校在《虹口区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年行动计划》承担的重点子项目“匠道——上海市南湖职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计划”。南湖职校从观念塑造、行为修炼、信念引领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如课前十五分钟开设微型修身课程,形成修身文化特色;开展技能比武,打造星光师生团队;开展“工匠之道”工作坊,通过“识匠识道”小组、“匠心独具”主题讲座、“匠心匠艺”主题班会、“劳模匠魂”实地体验等活动;邀请全国劳模为学生开展“匠心独具”主题活动,与劳模面对面,聆听劳模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德育对个人成长道路的重要意义。
聚焦“三圈”“三全”育新人
近年来,虹口区教育系统立足于“育新人”,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校内狠抓德育工作,聚焦“内圈”着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全员育人;聚焦“中圈”着力整合校内育人资源、网络育人资源,努力实现全过程育人;聚焦“外圈”着力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努力实现全方位育人。至今,已有14所学校推出的德育项目被孵化为市德育协会课题。
全区德育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德尚”项目评选由上海市教委每年发布项目指南,各区申报后,经过严格评选,最终从50个立项项目中产生6个一等奖。2016、2017年度,虹口共获得上海市德尚课题5个等第奖,其中,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颜培红的“德尚”项目《“两纲”实施12年的有效策略与区域深入推进研究》获得2017年度一等奖。
今后,本区还将围绕教育综合改革,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实、推进彩虹计划、深化市教委九项工作、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一体化德育体系五项工作为抓手,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