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蚊也需挑时机,冬眠期间好行动!自12月中旬起,“共建清洁家园,消灭越冬蚊虫”的季节性蚊虫控制行动在我区各街镇及单位陆续展开,行动将持续至明年1月底。
12月21日下午,方松街道昌鑫花园社区对小区内的地下车库、自行车车棚等“死角”进行了药物滞留喷洒。“成虫肉眼是可以看见的。”街道除害员肩背15公斤重的电动喷雾器,手持手电筒,对垃圾房周边、地下车库墙面和天花板进行喷洒。“药物喷洒后可滞留一个月,一个月后,我们还会继续组织集中喷洒消杀。”据方松街道社区服务办副主任徐春玲介绍,除了集中消杀控蚊,社区志愿者平时也会对小区楼道、楼前屋后进行清理。
药物喷洒对成蚊具有致命效果,但栖息于废旧轮胎、喷水池、水生植物花盆等积水处的蚊卵却需另行“对付”。据了解,蚊虫一生需经历卵、幼虫(孑孓)、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均在水中度过,第四阶段才飞离水面。河浜、水沟、窨井以及瓶、罐、轮胎等积水都可以孳生蚊虫。“栖息于积水中的蚊卵肉眼是无法看到的,清理积水可有效‘捣毁’蚊卵生存地,不便清理的则通过投放药物来灭蚊卵。”街道除害员边说边往有少量积水的喷水池内投放灭蚊药物。
“冬天打死一只蚊虫,来年就会少将近一千只蚊虫。”据区爱卫办灭蚊行动负责人介绍,越冬蚊虫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来年夏秋季节蚊虫密度的高低。蚊虫是变温动物,生长发育等都受温度影响,入冬后气温降低,蚊虫便开始“冬眠”,活动能力较弱、抵御能力差。此外,蚊虫对冬眠位置的选择相对聚集,墙缝、地下车库、自行车车棚等阴暗、温暖、潮湿、通风不畅的地方都是绝佳的冬眠场所。因此,冬季灭蚊可以有效减少来年蚊虫数量。入冬后,全区各街镇及单位都会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集中清理堆积的杂物,清除卫生死角。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场所的地下室、地下车库、楼梯过道等易于蚊虫栖息、孳生区域都是重点消杀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