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图书馆打造全民阅读“贤文化”
2018-12-25 11:20:15发布55次查看
连日来,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奉贤图书馆内却依旧一番“火热”景象。有的怡然自得的阅读看报,有的正奋笔疾书积极备战考试,在偌大的馆内各自忙碌又安静。在另一头的报告厅里,朗诵队队员们劲头十足地一遍遍加紧排练,为的就是走出奉贤在市民文化节的朗诵会上,为奉贤争光添彩。这都是属于奉贤的文化自信,奉贤作为远郊,虽然曾在硬件上起步慢于市区的步伐,但精神世界,却一直丰满。
悠悠六十载,逐梦十年间。2018年,是奉贤图书馆建馆60周年,也是奉图迁址新馆建馆10周年。奉贤图书馆早已成为奉贤的“文化客厅”,市民来了既能歇歇脚、上上网,也能安静阅读、查询文献资料,更有各类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奉贤图书馆深耕文化品牌推广阅读,构筑全民阅读空间,让更多奉贤市民静下心,走进图书馆,用阅读之美诠释“奉贤美”的品质内涵。
今年,奉贤区图书馆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通过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创设优质服务品牌,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圆梦驿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荣获“2018年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我的藏书票”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最美家乡”2018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少儿馆被上海市总工会授予了“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同时,还正创建2017-2018上海市文明单位、区级修身示范基地。
打造阅读品牌 营造文化环境
奉贤区图书馆“523故事会”的志愿者们每月定期组织讲故事,慕名而来的观众,有怀抱着孩子的家长、有师范大学的学生、还有家住附近的奶奶们。“523”故事会志愿者朱女士,曾经就是抱着孩子来听故事的一员。“当时孩子爸爸在图书馆成人区查资料,我抱着孩子来了儿童图书馆,”未曾想后来自己成了一名志愿者,为孩子们插上启蒙想象的翅膀。
每周日的下午,在区少儿图书馆里,总能看到一群孩子乖巧地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听着志愿者声情并茂地讲述儿童绘本。“乔治是个巨人,是城里最邋遢的巨人……”带着孙子来听故事张老伯,随着子女一起前来奉贤,平时除了保安的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看好孙子。比起市面价格高昂的各类早教班,“523故事会”给了他们一个更好的文化选择。
今年,“523故事会”被评定为奉贤区2018年度“资助志愿服务公益项目”。“523故事会”是奉贤图书馆不断打造阅读品牌中的一枚缩影。“书香·奉贤阅读节”“言子讲坛”“品贤诵读沙龙”“小玩纸乐园”“相约星期五公益电影展”等经典品牌,都已经办了许多年头。奉贤图书馆不断打造各类文化品牌,用心营造出文化共享、文化自觉的城市大环境,塑造了谈论知识、品鉴文化、追求理想的高尚社会风气。
举办阅读活动 渗入寻常巷陌
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图书馆,热爱阅读,奉贤区图书馆不断寻求阅读推广品牌的支撑点,探索阅读推广的规律,通过打造个性化品牌活动,使读者在参与阅读活动时真正有收获。截至10月底,区图书馆共举办阅读推广活动129场,参与人数3.34万人次,和街镇图书馆联办12场特色品牌活动,参与人次1.14万人。今年,区图书馆举办区第8届阅读节、暑期青少年读书月、上海市民文化节、全国少儿年活动、农家书屋征文等。
除了区图书馆活动丰富,联合各个街镇的阅读活动同样如火如荼。区图书馆把阅读的活动下沉到各个街镇,南桥镇幼儿讲故事比赛、生肖撕纸大赛,奉城镇童话剧大赛,青村镇传统老物件展示暨现场百米作画活动,金汇镇的伞面画大赛、皮影艺术衍纸作品展示,四团镇的藏书票设计大赛、扇面画绘画大赛……把文化的魅力渗透到奉贤的“角角落落”,把书香浸润千家万户。
构筑阅读空间 嵌入社区肌理
坐落于古华公园里的微图书馆“悦贤坊”,成了附近居民的新去处。全新改建后的“贤苑”,有圆梦博物馆、讲贤堂、悦贤坊微图书馆等几大功能区。“原来以为会开餐饮店,开了图书馆特别惊喜”在建造期间,附近居民们就怀有不小好奇心。同样,今年新增的海湾镇火车头广场的城市书屋,一经对外服务便广受读者喜爱,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的“十五分钟阅读圈”。
随着市民们文化需求的越来越高,奉贤区图书馆积极打造城市阅读地图,积极引导和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区、镇两级总分馆系统基础上,积极推进区域内大居、社区、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阅读空间合作,并联合社会力量,将公共图书馆开进咖啡馆。已经破土动工的传阅坊也将带给贤城市民又一阅读打卡胜地,特色阅读空间正不断拓展奉贤的书香版图,变身促进培育城市文化空间不可或缺的力量。
以奉贤图书馆为中心枢纽,“全民阅读”的路径图正徐徐展开。截至今年10月,“城市阅读联盟”项目辐射8个乡镇馆、11个社区馆、163家农家书屋为主要脉络,263个企事业单位、56个妇女微家、24个部队单位、13个学校,23个居委、2个大型社区(金水苑社区、白沙社区)、8家咖啡馆,编织了一个覆盖全域的城乡立体阅读网。从图书馆到校园,从企事业单位到咖啡馆,从“书香巴士”到大型社区,随着阅读空间的不断延伸,“城市阅读联盟”集聚的不仅仅是人气,更重要的是引领和实现着城市的阅读梦。
这批全新打造的阅读空间不断嵌入社区生活肌理,凭借新的理念、模式、设计,逐渐形成“文化磁场”,陆续举办图书讲座、作家分享会等互动活动,培育新场景、新体验、新空间,为城市生活创新美学体验。不断涌现的特色阅读空间在为贤城增添新型阅读文化品牌、文化样本、文化地标的同时,也将培育孵化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新生态,给市民的文化生活带来更多全新美好体验。
提升阅读智慧 推进“总分馆”建设
据统计,截至11月底,奉贤区借还图书204余万册次,借还人次达31余万。工作人员介绍,相较于前两年的阅读“寒潮”,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回归阅读。为盘活馆藏资源,通过腾挪空间,优化藏书空间布局,盘活了三楼密集书库的空间资源,便于读者检索借阅,缓解新书专架的布局。同时,采用“色标”排架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对藏书排架管理的工作效率,解决了乱架、读者找不到书的情况。
据悉,明年区图书馆将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推进rfid智慧图书馆项目,在依托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发挥区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的作用,实现公共图书资源在区域内联动共享。并将因地制宜推进“总分馆”的建设,构建以奉贤区图书馆为总馆,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图书馆为分馆,各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城市阅读联盟点位为服务点的三级图书资源的建设、流通、服务网络。
区图书馆为总馆主导“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和人员的统一培训”;街镇分馆就近为市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公共信息、开展社区教育等服务,并负责下辖居村基层服务点的图书流转等服务,让市民们借阅书籍更为便捷,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在区域内联动共享,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
从一张纸泛黄的借阅证,到一排排静候读者的书架,奉贤区图书馆年复一年始终向每一位市民准时敞开。60年间,奉贤区图书馆见证了从小镇变成新城。10年间,经历从纸质阅读向电子阅读“互联网+”时代迈进。奉贤图书馆也将对标更高更好,以阅读之美诠释“奉贤美”的品质内涵。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