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长宁新闻

明德树人 尚法修身

2018-12-21 0:00:00发布83次查看
       为进一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由上海市教委法宣办、上海市司法局法宣处、长宁区教育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组、上海市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导,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与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共同举办的“明德树人,尚法修身”——2018年宪法宣传教育暨‘尚法节’主题展示活动,于12月18日下午在华政附中进行。     作为全国第一所政法类高校附中,华政附中以“明德尚法 品业双馨”为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明德?尚法?精业”的现代公民,充分释放和激发教育潜力,给学生成长带来生机与活力。来自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实验校、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校、本市各兄弟学校及江苏太仓、江苏常州、湖南长沙等外省市的教育同仁参加此次活动。                     
一、浓浓的尚法氛围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
走进华政附中尚法大厅,品读“明德修德德天下、尚法遵法法治国”对联,环顾中外法治故事浮雕群和九大法系,追寻地面上嵌刻的中外法治大事记和学校发展的时间轴,你一定会深深感受到这里浓浓的法育氛围。进入“尚法”创新实验室――长宁区“七五”普法基地的尚法实验室,立法、庭审、仲裁、听证、调解、辩论、模校等厅室完备的设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附中学生在这里常态开展校本法治教育课程的修习与实践,并逐步向社区和兄弟学校开放。在“宪法在我心中”主题书画展中,呈现出中小学对法治教育的共识和对法治未来的追求,成为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落实,提高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的又一载体。
  
立法厅           学生事务中心         听证厅             模拟法庭    
二、无痕的尚法渗透
进入课堂观摩环节,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和艺术五节课展示出华政附中在基础型课程法治教育渗透的实践探索初步成效。
法治教育进学校、进课程、进课堂,离不开基础学科课堂这块主阵地。基础学科中蕴含的很多显性或隐性的法治教育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有效结合点和契机,更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重要途径。把尚法元素实实在在地融进教学、融入课堂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学科教学中以何种方式融入尚法元素?融入到什么样的程度?如何把握好融合的“度”?华政附中在华东政法大学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从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与法有联系的基本原理、作为立法指导精神或依据的相关基本理念、作为法治精神之践行的行动原则和规则实行、与法共通的思维方法和规律探寻五个视角,梳理形成500多个基础学科尚法渗透结合点,探索出围绕目标、无痕融合、适度呈现、有效开展、促进学科五大实施原则,实践形成创设“双教”情境、延展学科内容、适时画龙点睛、适度探究“法理”、设计开放作业、实践民主课堂六大实施策略,通过组室实践研修、校级论坛与展示,层层推进,在落实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无痕渗透法治教育,给观课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自然的尚法实践
学校法治教育需要课程的强力支撑。在《品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华政附中开发了学术、活动、社团、服务四类四十多门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修习提供了校大的空间。有效的法治教育更需要学校搭建更多的课程实践平台和实践时空,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习得法治知识、感悟方法、形成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成为未来社会所需的现代公民。
“食育”工程背景下,华政附中某班教室发生了一件因学生带进的一杯关东煮引发了师生、家校的热议。外带食品能否进校园?什么时候吃?有没有规则约束?当学生日常行为与常规的公共秩序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外带食品进校园引发的治理变革”令与会者感悟深深。华政附中用“尚法行动&宪法――学生外带食品进校园立法记”vcr观看+听证展示的方式,向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综合运用系列尚法课程处理校园事务――学习宪法、依法治理行动的全貌。
调解平冲突。《模拟事务调解》将“外带食品进校园事件”作为课堂教学案例,模拟调解师生矛盾,学会“换位思考”,实践调解流程,并引发是否制定相关校规――“校园法”;调研集建议。学生事务中心牵头制定、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关于“外带食物进不进校”的各方意见;辩论明方向。《辩论》教学则组织“校园外带食品进校园利与弊”辩论赛,从外带食品的卫生、安全、营养需求、习惯养成、公德、管理等角度展开激烈交锋;听证成共识。《模拟听证》课程也以此为案例,召开“校外食品进校园‘yes or no’校园听证会”,学生、老师、家长代表各抒己见,逐步形成共识,并提出具有广泛民意基础和集体智慧的听证建议――即要维护学生合理需求,也要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确保学生的饮食健康,需要制定科学的制度;立法出校规。根据调研以及听证会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来自人大和大学专家的专业的指导,学生事务中心立法委起草《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外带食品进校园若干规定》,经学生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最后经校长傅松签字后生效;民主修班规。在两节“我的班规我做主”主题教育展示课上,师生和大学生辅导员共同呈现出近期通过学生立法形成的《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外带食品进校园若干规定》之后,班级师生依据此校园上位法对班规进行民主修订的实况。
模拟立法程序,华政附中学生事务中心已经出台了《华政附中学生作业自主权实施规定》《华政附中无校服日实施规定》《华政附中校园手机使用规定》《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五部“校园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甚至“倒逼”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学术的法育论坛
学科法育渗透没有现成的经验照搬。在华政附中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举办的基础型课程法治教育渗透论坛上,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华东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杜志淳和长宁区教育局局长、华政附中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姚期先后致辞。他们在肯定了华政附中十年“尚法”特色教育的同时,认为这是一场高级别的研讨和问诊,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基础型课程法育渗透的从更专业的角度给予建议和指导,为学生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助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长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龚海幸副校长主持                 王建华书记做专题汇报
  专家听取了华政附中王建华书记做的“学校基础型课程法治教育渗透实践汇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办公室副调研员蔡宝瑞博士、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邹荣教授、市教委政策法规处王磊处长进行专家点评。专家们首先肯定了学校在特色领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显著成果,也各自从专业领域对附中的特色发展和中学生法治教育方面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议。邹荣教授对已经印刷成册的《基础型课程法治教育渗透撷要》有感而发,以生活中做菜的用盐标准来形象比喻法治教育需要选择学科中与法治相关度高、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有机、适度地进行法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同时促进学科教学。市教委法规处王磊处长围绕“尊法、得法、是法、育法”四个关键词,希望附中继续探索实践,为全市更多的学校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做出新的贡献。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闵辉和长宁区副区长孟庆源总结讲话。闵辉副书记指出法治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就应该是让汤离不开盐,使之更加有味。并产生辐射,推进法治教育成果的普及。孟庆源副区长感谢华东政法大学对附中关心和支持。肯定了附中法治教育从模拟到实务、从点到线到面的法育实践,促使华政附中的办学品质、社会声誉和家长满意度稳步提升,成为了整合资源合作共进的成功案例。期望在华政大学的支持下,华政附中继续怀揣教育理想,坚定教育信念,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建设成一所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上海市名校。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傅松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一直在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校园生活就是社会生活,校园热点就是我们的教学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选取话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主管理,学生全程参与,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华政附中校园,今天,学生在这里“明德·尚法·精业”,明天,他们会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行者无疆,进无止境,华政附中人将继续坚定地行走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傅松
撰稿:龚海幸
摄影:东方网教育频道等单位
长宁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