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宝山“撤二建一”30周年,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生动鲜活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展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今年5月起,中共宝山区委宣传部在全区启动了“奋进新时代红色滨江情”微电影大赛。全区各单位积极响应,精心制作微电影。经过第一轮初评审核,现对23部作品进行展播展映。
剧情类
雾海归航
近年来,全球邮轮产业发展重心向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等新兴市场东移趋势日益明显,宝山邮轮产业实现迅猛发展。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经跻身亚洲第一,但是,在邮轮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本片讲述了,在2018年初宝山吴淞口邮轮港遭遇迷雾极端天气,导致邮轮无法靠岸被困海上时,通过宝山区人民政府和宝山应急管理办公室启动区港联动机制并与海事部门协作配合,并开展迅速有力的营救行动,最终成功安全救回被困邮轮的故事。
最初的信仰
本篇以杨行镇“杨行之音”群众性理论宣讲团成员陆玉妹为原型,讲述了陆玉妹作为草根宣讲员退休后本该过着轻松无忧的生活,但她却不甘平淡、热心奉献,满怀一腔热情投身基层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寻常百姓家的故事。陆玉妹是千千万万个基层理论宣讲员形象的代表,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我妈是城管
影片以宝山区唯一的一位女性城管队长——月浦镇城管中队队长潘兰英同志为原型,通过记叙潘队长在执法工作中的一个案例,分别从社会职能身份和社会自然人身份两个角度刻画主人公形象,使一名城管队长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丰富化,从而引发观众换位思考,希望能够让观众不仅仅从城管的角度去看待这样一个‘‘女汉子’’,更是能够从一个母亲、一个社会女性、一个人的多重角度去认识这个人物。
梦开始的地方
作为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罗店镇,她的前世,是享誉沪郊众口相传的“金罗店”,她的今生,已经是一个泯然众人矣的普通上海北郊市镇。影片通过一个家庭反映了罗店镇近年来认真汲取规划专家、文化大家、百姓人家“三家之言”,从历史文化传承、产业集群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维视角建设罗店这个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宜居城镇,传承700年花神故里,坚持文化引领,深化产城融合,打造长江口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生活可以更好
作品根据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向阳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燕同志的真实工作生活事件改编。2017年,朱燕同志在向阳居民区改造工程前期的居民走访工作中遇到了阻力,但朱书记不畏艰难,夜以继日的工作,安抚大多数群众的同时争取时间,做通了少数有阻力居民的思想工作,最终促成了居民群众翘首以盼的改造工程。
重返宣讲团
彭宗安,一名年已七旬的老共产党员,研究了一辈子党史,讲了一辈子党史党课。七年前,受宝山区友谊路街道之邀,成为宣讲团的一员,后又担任宣讲团团长。先后起草讲稿、征文、调查报告18万余字,宣讲150余场,惠及党员群众8000余人次,在社区党员群众中传播了正能量。其亲自编写主讲的党课《巍峨的丰碑,壮丽的史诗》被评为上海市志愿公益活动(夏花篇)精品党课。本片是根据彭宗安同志真实事迹改编的。
我们是兄弟
本片主要描述了宝山区的援滇干部来到云南维西贫困山区,努力引导农村家庭的青年走出大山来沪学习工作,在上海宝山工业园区工作期间,又从方方面面关心帮助,让云南来沪青年在思想上和职业技能不断转变和提高,并自愿与援滇干部一同开展扶贫工作的故事。
守护者
民警老陆是宝山区江杨大型农产品水产批发市场的专管民警,随着铜川路水产市场搬迁至江杨市场,江杨市场的治安压力也随之上升,个别商户也对民警的管理也产生了质疑,为了破获系列电动自行车盗窃案和推进“智慧市场”建设,提升市场的治安环境,年过半百的老陆
夜以继日,甚至错过了爱人的手术……
祖国在召唤
本片运用时空穿插的手法,讲述了多个不同时期上海市吴淞中学校友的故事。他们是1959届校友,扎根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60年,专注国防建设功勋卓著,后被授予少将军衔的伉俪夫妇:张利兴、朱凤蓉。1949届校友,核试验技术、分析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2017届校友,第18届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青年组世界冠军及世界纪录保持者:陈安生。
白领贫血那些事儿
“白骨精”一词是对职场白领集“白领”、“骨干”、“精英”三大宠爱于一身的新代码。同时,追求“皮肤白皙”、“身材骨干”、“吃的精细”也是很多白领的共同情况,殊不知,长此以往,一类疾病可能缠上身。本微电影围绕一个女白领因贫血就医的故事展开,反应了贫血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综合类
宝山有宝罗泾有金
罗泾被称为上海的北大门,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文化璀璨、经济活跃。新一届镇党委、政府聚焦新目标、新主线、新重点,全面构筑现代化新型城镇。罗泾具备和提供产业发展的战略主导,护商亲商的优良环境,更多优惠的扶持政策,公共配套的日趋完善。传统与现代相互辉映,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罗泾正以崭新的姿态,竭力营造上海北部的新天地。
情满佳翔苑
这是罗店大型居住区治理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一次奋力争取。佳翔苑党支部在罗店镇“四三五融六必访”的群众工作方法基础上,总结出适合自己的“1+2+3+4”管理法,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居民的“幸福指数”,将一腔热情注入居民工作,把一份专情投入居民服务,让一股温情流入居民生活,诚意满满,情谊暖暖,幸福你我他,情满佳翔苑。
顾村“心”家园
顾村馨佳园社区是上海市近郊六大保障性住房基地之一,规划16277户,住宅建设面积120.6万平方米,含13个居民区,已有约4.5万人居住于此。
不仅要让居民们人住进来,更要让他们的心住进来,朝着这一目标,近年来,顾村镇党委着力打造“连心桥”工程,以“心连心茶室”这一品牌为平台,挖掘培育了“温馨12345”、“七彩公益进社区”等一批服务项目。与华山医院北院党委开展共建、双向互动推出的常态化公益志愿项目——“家门口的心连心诊室”和“华山北院一公里服务计划”……
未来,这片土地上还将搭起更多“连心桥”,不断延续“心”的故事……
遇见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宝山“撤二建一”30周年拍摄此片,工作生活在庙行的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年轻人与在庙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老同志以初心对话、奉献志愿青春。本片体现了庙行青年一代将更好的传承老同志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同时,将老同志对未来庙行美好蓝图的展望和对年轻一代的寄托相结合,产生相隔40年两代人的共鸣。
与初心对话
本片通过拍摄六位在庙行镇各行各业生活工作的共产党员回忆自己的初心为切口,引申出这六位党员,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面对困难,在不同家庭背景下面对生活压力,在精神的迷茫彷徨中是如何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大家学习榜样的故事。
最熟悉的陌生人
每个地方都有一群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是公交车司机、快递员、河道管理员……他们任劳任怨,勤勉耕耘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很平凡,平凡的面容,平凡的话语;他们又不平凡,不平凡的内心,不平凡的精神。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只有质朴的行动和话语,为这座城市的文明进步默默奉献力量。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成为我们生活中无可取代的重要一环。通过这部微电影,我们号召大家珍惜身边每个人,珍惜他们的付出,了解他们的平凡与不平凡,共同用螺丝钉精神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比翼双飞“夫妻兵”
交相辉映“美家庭”
黄芳、尤淑罗夫妇是双军人家庭,妻子黄芳25年如一日,为心爱的海军事业努力工作,荣立三等功二次,多次获优秀表彰、嘉奖、夫妻二人的家乡都在浙江地区,黄芳每年的探亲假全部用于往返家乡探望公婆父母,大家庭其乐融融。黄芳的父亲三年前因患大病暂住上海就医,尤淑罗是女婿,更是儿子,全身心陪伴、细心照顾。夫妇俩平日里乐于助人,积极主动参与社区平安志愿者的值勤工作,为小区的平安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华彩四十春,锦绣新图卷——“张庙一条街”的今昔与未来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张庙街道已由原本为吴淞工业区配套建设、离市中心区域偏远的工人新村,成长为人口大量导入的大型居民住宅区,成为与市区连成一片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一部分。50余年来的张庙,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变化巨大,发展显著。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张庙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打造“和谐张庙、宜居张庙、绿色张庙”,正在抒写新的历史篇章。
博士菜农
以写实的视角和平民化的语言通过纪实拍摄的手法,展现夏寒冰博士爱岗敬业,扎根农村沃土,心系农户创收,培育优质安全蔬菜的场景,同时热心公益,架起都市与田园的桥梁,展现80后优秀青年追梦并为之奋斗的形象。
你我他
以微电影的形式宣讲,微电影时长约七分钟。电影展现了公共就业工作的生态百相,刻画真实、鲜活、暖心的就业工作者的形象,扩大宝山就业的品牌影响力。
师和远方
影片讲述王根宝、盛民华两位上海退休教师志愿去云南西双版纳支教的故事。
两位上海支教老师在西双版纳这块红土地上播撒知识,播种希望,为少数民族偏远地区教育奉献自己辛勤的汗水。支教期间两人走访贫困学生,奉献爱心,鼓励有志学子考出大山,考进上海的大学,鼓励一批又一批云南学子勇敢追寻梦想。
爱在心中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思维、思想和心理与健康人不一样,但他们同样需要关心、照护和爱,生日会、郊外游、才艺秀……伴随着他们那渴求和期望和目光,白衣天使用无私的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天空。
厉害了,我的“店小二”
影片介绍了宝山区市场监管局邮轮经济发展党员服务队,在服务区域转型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主要反映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标准化+邮轮”行动、构建商标品牌培育服务体系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四个主要反面工作。展现市场监管干部勇当排头兵、先行者和实践者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