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佘山 让“环境伤疤”变风景的创新再多些
2018-12-4 13:23:54发布46次查看
四周是峭壁,脚下是湖水,住在“深坑”里会是种什么感受?在上海松江国家风景区佘山脚下,历时12年打造的世茂申根洲际酒店近日揭开神秘面纱。酒店建在近百米深的废弃多年的采石大坑里,地上只有两层,其余16层全在地平面下,成为全球人工海拔最低的超五星酒店,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誉为“世界建筑奇迹”。
我们听惯了“海景酒店”“江景酒店”“湖景酒店”,这些酒店能让旅客饱览波澜壮阔的海景、滔滔不绝的江景、灵韵秀气的湖景,似乎没听说过“坑景酒店”。那么,松江这处“坑景酒店”会给旅客带来什么体验?从报道来看,住在客房里就可以欣赏崖壁景致,部分房间还可以看到瀑布飞流而下的壮观景色;有的卧室还位于水面以下,坐在房间里,可以看到各种鱼儿从眼前游过;酒店里还设有被水族馆环抱的特色餐厅,就像在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用餐……真是一处奇妙的所在。
可以说,这是让“环境伤疤”变身城市风景的一个杰作。这处“坑景酒店”所在区域,几十年来都是一处采石场,经过几十年的采石,形成了一个周长千米、深近百米的大坑,上世纪90年代末,采石场被关闭,这里便成了历史遗留的“环境伤疤”。12年前,上海某集团一个大胆的想法,让这里改变了命运,他们决定利用深坑的自然环境建造一座别样酒店。经过12年建设,这个曾被定性为“不可能”的“坑景酒店”终于呈现在人们面前,因自带“奇迹”光环,未开业就已成“网红”。
由此笔者在想,还有多少“环境伤疤”,应该而且可以变为风景?多年以来,许多地方出于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兴起了一股采石挖矿的热潮,致使秀美山水留下一块块难看的“伤疤”。尽管后来各地普遍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再热衷于推动采石挖矿业的发展,并对非法采石挖矿保持高压态势,但此类行为始终难以根治,“环境伤疤”仍时有出现,再加上昔日遗留下来的,数量不小,让“伤疤”变身风景的需求,仍然存在。
因此,各地应创新思路,让“环境伤疤”变成风景。大多数地方的惯常做法是栽树种草,重织绿装,这其中,也曾闹出栽塑料树甚至刷绿漆搞假绿化等丑闻。有的地方则只是将采石挖矿后废弃的坑用来存放或填埋城市生活垃圾,仍然是杂草丛生、荒芜一片,甚至恶臭熏天。而对于城市或郊区的“环境伤疤”,不少城市将之打造成或大或小的生态湿地公园,这当然不错。不过,在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的当下,这家“坑景酒店”一反向天空发展的建筑理念,无疑更值得借鉴。
有人评价说,向采石坑要建设发展空间的“深坑酒店”,探索的不只是一个酒店,而是通过设计巧思,修复了人类原来给地球留下的“伤痕”,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共荣,为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过,该“深坑酒店”的建设方式很难复制,投资要谨慎:难度高——克服了64项技术难题;投资大——总投资超过20亿元;耗时长——花了近7年时间反复论证施工安全,施工期则有5年;能否获得稳定客流目前也成疑——成本大,住宿价格也就不菲。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