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团局民非管理处开展本市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专题调研
2018-11-30 9:40:00发布54次查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进博会期间在上海视察时强调的垃圾分类工作,以及李强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工作,11月28日上午,市社团局民非管理处召集本市从事垃圾分类的部分社会服务机构,召开专题座谈会。市容绿化局废弃物管理处处长邹华到会发言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座谈会传达通报了中央及本市近期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要精神,围绕社会服务机构在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中已经取得的成果,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垃圾分类工作是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制定垃圾分类制度列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强调“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共同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论述中也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目前,相关的立法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当中。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轻清运压力和终端处理压力,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对于培养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文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不仅仅是硬件设施设备的问题,更是知识技能、全民意识、管理能力等软件的提升。社会服务机构作为政府和企业的补充,在软件提升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城市社区,推行垃圾分类最可行和有效的是以宣传引导和行为倡导为途径参与社区治理,在居民中培育积极行动者,打造街道居委、环保公益机构、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解决垃圾分类前端和后端之间的有机衔接,为绿色账户等居民激励机制打造服务平台,妥善处理垃圾站邻避效应等社区矛盾,环境和垃圾设备的人性化改造,打造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智库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服务机构的业务阵地和使命机遇,当然也是面临的挑战。
下一步,民非处将继续对该领域开展深入调研,形成专项报告,为明年本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提供决策依据,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