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静安新闻

区教育系统问计问需化解办学难题

2018-11-30 14:03:00发布69次查看

(记者 顾武)从促进静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出发,今年以来,区教育党工委、区教育局各级干部本着问计问需的原则,深入169家基层学校等事业单位、7个居民区、260余家企业和90余家社会组织,通过实地走访、专题座谈、问卷调查等大调研方式,积极汇总梳理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倾听社区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入园高峰获得有效缓解

今年上半年,区教育局经过调研摸排,发现区域学前教育资源结构性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14个街镇中出现缺口的有12个,总学位缺口825个,缺口超过100个的有曹家渡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大宁路街道和彭浦镇4个街镇。另外,江宁路街道缺口近百个学位,被统筹调剂到周边街道的幼儿较多,矛盾也较大。

面临诸多困难,区教育局多措并举,采用新增园所、挖潜扩班33个;合理统筹、购买民办学位等各种办法,努力化解持续攀高的入园高峰。2018年,全区幼儿园招收新生7600多人,其中户籍幼儿6700多人;全区公办幼儿园招收新生5700多人,占75.78%。依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园办法,入园积分提高到120分,公办幼儿园共招收196名符合入园条件的随迁幼儿,全区幼教招生工作总体保持平稳有序状态。

开放场地服务居民健身

为充分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资源使用效能,缓解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供给不足的矛盾,作为区委大调研回应民生需求的一大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区教育局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分阶段推进,有效满足了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健身的需求。

7月1日起,全区首批42所学校(44个校舍)正式向社会开放;9月1日,第二批16所学校也如期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开放学校周边居民逐渐选择进校参与体育锻炼。截至9月上旬,开放学校登记健身市民共11777人,健身人数75363人次,平均每天健身人数1125人次,其中部分学校日均人数达200人以上。10月1日,第三批26所学校(27个校舍)也已全面开放,从而实现了有条件开放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的学校,已经100%面向市民开放。

强校工程提升办学质量

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要做好优质均衡这篇文章。今年下半年以来,区教育党工委和区教育局重点做好初中再加强工程。彭浦四中、和田中学、彭浦三中、五四中学、华灵学校等区域5所学校,被市教委纳入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

区教育局经过多次调研,在充分听取学校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成熟而又比较符合各校办学实际的形式予以推进,具体措施如下:彭浦三中与本区民办田家炳中学开展优质民办初中托管试点,田家炳中学采取“一带一”方式,集中优势资源,全方位支持彭浦三中开展“强校工程”建设;彭浦四中与优质公办初中彭浦初级中学实施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由彭浦初级中学牵头,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特色凝练等方面实行全面对接,加强顶层设计,注入优质资源,补齐发展短板。

和田中学纳入市北初级中学紧密型集团化办学项目。由市北初级中学提供优质师资和课程等资源,以紧密型集团化运作模式,实施一体化联动办学,带动学校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五四中学作为静教院附校“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所”的合作单位,升级成为静教院附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进一步做好学校与静教院附校的办学共同体建设。华灵学校与新中高级中学、新中初级中学共同组建办学联合体,该联合体依托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公办优质初中的办学优势,通过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教研科研共建、初高中联动发展等形式,实现联动发展。

区教育党工委、教育局层面目前正在对5所“实验校”干部配备、“双名工程”培养、绩效工资倾斜、中学高级职称评审、“强校工程”专项经费、招生改革、评价激励、媒体宣传各项工作上予以支持。

静安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