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探头能保障居民隐私吗?听徐汇区人大代表怎么说
2018-11-30 15:33:38发布41次查看
“智慧城区让大街小巷多了几千双无形的‘眼睛’和‘耳朵’,那么公共场合老百姓的隐私安全如何维护?”日前,徐汇人大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智慧社区与智慧治理”的“代表沙龙”,60多位来自市区两级的人大代表共同参加了这场沙龙,一连串循序渐进的提问和由浅入深的建议,让这场原定2个小时结束的讨论持续了3个小时,但代表们仍意犹未尽。
“法制建设推进,公民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所以智慧城区中涉及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网络信息和交易安全,应该是当下关注的重点。”代表沙龙现场,徐汇区人大代表、上海埃孚欧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谭芳从“法律人”的角度提出,政府在智慧社区治理中应扮演积极主导角色,承担好规划、协调和保障三大定位。
她建议,基层政府可以从《宪法》、《信息安全法》、《信息安全行政法规》以及信息安全涉及的各部门规章制度等方面着手,梳理构建智慧社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屏障的着力点。同时,政府应协调好社区居民、网络信息安全供应商、第三方信息服务商和政府自身的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当然,我们法律界也要储备更多熟悉大数据、互联网的人才,帮助政府完成好协调者的角色。”
谭芳的直言不讳引来在场许多代表的认同。除了信息安全,代表们围绕智慧社区与为老服务的话题也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代表提出,自己在调研时发现随着上海迈入老龄化社会,全天24小时足不出户呆在小区中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但是与随时能用手机叫外卖、预约出租车的年轻人不同,大部分老年人仍享受不到智慧应用为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因此建议政府在智慧平台体系研发中,接入一个专为老年人打造的公共信息平台,比如小区周边超市各类商品的价格、哪里网购柴米油盐安全又实惠等等。
徐汇区民政局局长黄琴听了代表发言后则直言,目前徐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有33.6万,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达到峰值,其中80岁以上老人目前占徐汇老龄人口近20%。在这样的背景下,徐汇目前正将养老机构信息系统接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每时每刻有多少老人在徐汇各大养老院居住、多少张床位目前正空置就能一目了然。
对于养老资源紧张这一中心城区“通病”,黄琴向在场代表介绍,目前徐汇已经着手在街道“邻里汇”中推广“人工智能+养老”的相关应用,如引入无人值守的助老系统,对夜间老人是否离床、离床时间是否过久进行数据收集,确保老人们24小时都能得到第一时间的照料。
“有时候智慧社区不需要太高科技,把现有技术先用起来才是关键所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樊博作为特邀专家参与了代表们的讨论。他表示,智慧社区的数据采集量并非越大越好,如“12345热线”目前已经接入上海各区试点的智慧城市平台或是“社区大脑”,但关键是要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相关算法将群众投诉量最大、不满意呼声最高的因素识别、分析、归纳出来。他呼吁政府部门和相关研究单位从信息平台设计上多关注采集高质量数据、关键数据,让建设智慧城区的本意——“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办好所有事”,真正成为现实。
“要多多搭建平台,优化工作机制,让代表们发挥更大作用。”徐汇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醇晨表示,徐汇人大自2017年换届以来,相继推出“代表讲堂”“代表大沙龙”“代表直通车”和“主任接待日”等创新举措,代表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显著增强,每次集中调研的参与人数也从原先“一辆车坐不满”,变为如今“三辆车不够坐”。徐汇基层人大工作的新范式正形成一股新气象,持续助推徐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