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新泾版“清明上河图”微缩本让新泾故事走四方

2018-11-30 15:03:30发布46次查看

新泾地处华亭东北部,因一条北接苏州河,南入蒲围塘的新泾港得名
新泾人过年过节、婚嫁迎娶都有特有的风俗习惯
临空soho成为新泾地区的地标性建筑
城市化进程中,村民告别农宅乔迁新居
新泾多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集体
曾经轰动长宁、引起沪上众多相关人士关注的《新泾镇史长卷》,日前有了便携式袖珍版。较之母本,经过在周家浜“周浦撷阳”休闲绿地长达7年的公开展出,接受广大市民与社会各界的评头论足,听取有识之士的意见建议后精心修改与调整,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推出的修订版和袖珍版,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反映史实更加准确,得到了有关方面专家、学者、文化界人士以及市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精彩纷呈、长达180米的《新泾镇史长卷》,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由张凤歧、严全民、胡敏豪、王小龙和严幼馨等几位土生土长的新泾人士联手策划、创作和修订、制作完成,自2011年末问世以后,成为沪上用图讲诉家乡历史篇幅最大、涉史最长、内容最全的平面作品,引起轰动,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新泾的本地人,从《长卷》中进一步知晓了家乡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的脉搏,为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辉煌业绩感到自豪,同时,他们感到,在改天换地的城市化过程中,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里的历史和昨天,这是一桩十分令人欣慰的事情。城市化中导入的居民和来到新泾安家落户的新上海人,通过《长卷》加深着对新泾的认识,增强了归属感。当地的学校,把《长卷》当作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老师带领学生纷至沓来,用心品读新泾故事,追思过去,畅想未来,流连忘返。
《新泾镇史长卷》引起的社会反响,给了创作者们极大的鼓舞。为了使这幅讲诉故土2000多年历史的绘图长卷,内容更加丰满和准确,7年来,他们情系《长卷》,关注来自各方的反响以及意见、建议。担任镇里修志工作的胡敏豪、张凤歧,自觉把修志与《新泾镇史长卷》的补充和修改结合起来,一旦在修志中发现《长卷》内容有不该遗漏处,或与镇志的史实有出入的地方,立即与负责绘画的王小龙反复斟酌、磋商,确定具体修改意见。在新泾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上海鑫达实业总公司董事长严幼馨,对《长卷》的修订非常热心,忙里偷“闲”仔细审核《长卷》内容,根据自身的了解和长期积累,对新泾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集体经济发展进程、乡镇企业由农业老本行向工业、副业、仓储业服务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作了进一步的梳理和补充,使文、图表述更加完整和准确。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先生,认真浏览《长卷》修订稿后,根据青年时代工作中的记忆,回家对照有关资料后,特地先后两次打电话给本文作者甘建华,请转达对《长卷》中有关1950年代华东局有关领导职务表述不准确处的订正意见。在不久前的集中修订中,张凤歧与他的业余“团队”,利用其业余时间和退休时光,花了两个多月时间,采纳来自多方面的20余条意见和建议,完成了《长卷》的修订和二次加工。工程繁杂而琐碎,劳心费力,而参与修订工作的张凤歧、胡敏豪、王小龙和严幼馨等,事后感觉到的是如获重释的快乐与满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新泾镇党委、政府对镇史的重视和本土农耕文化历史脉络的探寻、挖掘,营造了新泾人关心历史文化,热爱家乡故土,弘扬祖辈优良传统的浓厚氛围。《新泾镇史长卷》堪称新泾人祖祖辈辈劳作耕耘的沃土上,一朵折射着江南历史文化成就的绚烂小花,也是长宁区一篇饱含历史厚重感的佳话。好花无语自芬芳。“满园春色关不住”。早在7年前,《长卷》初现于“周浦撷阳”不久,著名报人、文化人、诗人和散文家丁锡满,便先后两次亲临“周浦撷阳”,反复浏览品味《新泾镇史长卷》,写下脍炙人口的楹联佳句:“溯洄新泾历史绵长揽崧泽遗风华亭皓月商贸久远连苏河樯橹歇浦烟波”,铭刻于河畔休闲绿地文化牌坊。2018年6月,在一个民间文化活动场合,著名作家叶辛偶遇《新泾镇史长卷》修订版袖珍卷,观摩再三欣然题词:“正在消失的风景留住沧桑的岁月”。2018年7月,原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为《长卷》题词:“百米长卷新泾文脉沧桑演变江南民俗”。邓伟志为《长卷》挥毫:“东海升起新的清明上河图史图绘出现代化的父与子”。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原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杨益萍咏叹《长卷》“历览古镇千年风云凝聚民间百代智慧”。
据悉,为了便于《新泾镇史长卷》的欣赏、收藏与传播,除了请远在泾县的知名印刷厂精心印制特殊尺寸的便携式袖珍版之外,还配备了有上海方言与英文两种解说的电子光盘,由本乡本土的郁春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制作。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