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崇明新闻

为海岛子弟打开自信通往未来之“窗”

2018-11-30 0:00:00发布103次查看
  在崇明区城桥镇聚训村,记者看到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他就是聚训村的党支部书记秦秋炜。秦秋炜,崇明中学2010届毕业生,曾担任校学生会主席,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村官”。
  秦秋炜总是感恩于自己3年的崇明中学生活。他常说,学习不仅仅只在课堂,知识不仅仅只在课本,母校的自主教育让他学会学习、学会追求、学会负责。
  自主教育 以学促教翻转课堂
  20多年前,时任崇明中学校长董耀棠开启了“自主教育”的办学特色,让学生会生存、会学习、会负责、会追求。这些年来,崇明中学培育了一大批充满时代精神和生命活力的人才。
  担任崇明中学校长时,董耀棠曾经感慨:作为一所老牌重点中学,却未曾培养出一名院士。他发现,崇明中学的学生虽然有着海岛农家子弟“待人淳朴、做事认真”的特有品格,却因为崇明交通不便、地域闭塞等特殊的客观原因,存在自主意识淡薄、自我能力脆弱、学习相对被动和见识不广的“短板”。在那个时代,读好书、考一个好大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几乎是大多数海岛年轻人的全部追求。于是,他提出了“自主教育”,带领崇明中学的老师,致力培养在生活管理上自理、在知识探究上自主、在品格修炼上自律和在理想追求上自强的人才。
  学校的教与学因此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师们从课堂的主体变成学生的伙伴,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们走上讲台,大胆讲出自己的设想,再仔细小心地求证——沿袭了几十年的“你教我学,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学在教前、以学促教的翻转课堂。
  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接受知识变为探索未知,“自主教育”唤醒了这些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内心的自我意识。对于自己人生的要求和选择,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需要怎样的人生,一个个有关未来的问题,也变得真切起来。
  自主发展 让学生有更多期待
  十年前,崇明中学在自主教育的“根”上,生长出了“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崇明中学的校园里,经常可以遇见院士、作家以及各行各业的“大咖”名人,和学生们笑谈人生理想与追求。此外,40多门涉及不同专业的拓展型课程、一堂堂生动的职业生涯课,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对于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源于1993年的“崇明百里行”活动,曾获教育部“优秀德育案例”。25年来,考察活动从最初“到家乡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冲动”,到通过对家乡生态环境、生物分布、社会生活、人文景观等,进行深入考察,理性透析“社会与生命”的关系,求证“自然与生命”的和谐,挖掘“生活与生命”的价值,数千崇明中学学子参与其中,考察足迹遍布崇明三岛。
  懂得了自主教育,有了自主发展的意识,学校为这些海岛子弟打开了一扇扇自信通往未来的“窗”。
  时钟拨回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大卫·瑞兹宣布,LIGO发现了引力波。
  在这场科学发现中,一个叫胡一鸣的年轻人一起参与了引力波的研究。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崇明人,崇明中学2007届毕业生,清华大学博士后,曾在美国、德国做研究,目前任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当年在高考志愿表上,胡一鸣只填了唯一一个志愿:南京大学天文系——从崇明中学的天文社团走出,这个执拗小伙子,选择了自己想要的未来。
  “崇明中学20多年的教学探索,是和当今的教育综合改革和新高考的精神一脉相承的。”校长吴卫国说,“自主教育和自主发展不仅是为了顺应当今教育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更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崇明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