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8-11-29 11:06:34发布59次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决破除条条框框、思维定式的束缚,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面高水平开放,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解放思想,准确识变,是松江区改革开放40年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法宝。粉碎“四人帮”后不久,当时的松江县领导班子就立刻在全县改革粮田耕作制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果断变一年三熟为一年两熟,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早在1984年,松江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办工业区、征地辟建莘松高速公路、五年翻三番实现百亿县等大胆设想,大江公司曾被赞誉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上海速度”。正是凭借着解放思想的拼搏精神,松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率先建成市级工业园区、国家出口加工区,本世纪以来又成功建成松江新城、松江大学城、轨交9号线等重大项目。松江也由上海远郊农业县一跃成为重要工业区,生产力、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松江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固然受到国家改革开放大环境影响,但有些发展机遇和相关政策的确是凭借着拼搏的精神抢抓来的,凝聚着一代拓荒者和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
审时度势,科学应变,是松江区突破当前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受国际贸易大环境的影响,松江区一度进入经济发展低迷期。在原有高位经济体量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松江区各级党员干部苦苦思索的问题。2013年初,《松江报》连续在头版推出系列文章,提出松江区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产城融合、旅游发展、吸引人才、商业布局、老城交通、思想解放等诸多问题,号称“松江十问”,一时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它通过纵横的对比、点面的结合、确凿的数据,畅谈松江当时发展面临的瓶颈、与周边地区的差距和日后的发展思路,有些堪称振聋发聩。它充分表明,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问题意识,对感性的认识要有理性的思考,对前进中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只有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才能灵蛾破茧、浴火重生。
提高站位、主动求变,是松江区在新时代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以来,松江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年经济增长率一度名列全市前茅。2016年,松江区率先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迅速引起长三角城市的广泛共鸣。可以预见,它将在深化产业集群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品牌园区深度合作和产融结合、推广科创走廊“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当前,松江区正紧紧围绕“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建设目标,全力抓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旅游产业发展、南部新城建设、松江铁路枢纽等工作任务。为了绘就新松江的美好蓝图,我们正敞开怀抱,迎接吸纳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才和建设者,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以实际行动为新一轮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回顾松江区改革开放的历史,深化改革则生机无限,墨守成规则死路一条。唯有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松江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松江区委党校党史党建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