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能服务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2018-11-29 11:03:09发布54次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多次要求用智能服务深化社会治理创新。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时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提出的五个方面工作要求第四个就是深化社会治理创新。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更要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特大城市管理需要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人海战术与智能管理均可实现。但从世界竞争、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海战术将完全丧失综合竞争能力。当前,有些地区和部门智能治理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统筹协调和公共服务机制仍需完善,业务协同和数据治理体系有待构建,标准规范和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工作任务繁重。这就要求我们用“互联网+”思维,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找准深化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切入点。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促进条块深度融合,为社会治理插上智能、智慧的翅膀。推动社会治理各项服务更精确、更有效、更及时。
社会治理创新智能化的重点是“一网通办”。用数字技术消除条块分割,联接信息孤岛。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用效率提升降低企业或个人的遵从成本,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市机构改革动员会上指出:“要持续简政放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公开数据表明,在最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中,重庆、浙江、山东、内蒙古、福建、贵州等省区市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意味着更多省区市开始高度重视大数据战略和智慧城市战略。
松江区提出了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松江方案”。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今年2月28日,松江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松江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总体方案(2018-2020年)》,明确以行业信息化建设为经络,以现有信息化系统为基础,以整合全区信息化资源为手段,探索建成符合松江城市发展特质的“n+x+1”的“城市大脑”(“n”为“神经元”,即各行业的基础数据采集系统;“x”为建设、交通、房管、水务、绿化市容、城管执法等重要行业管理信息系统;“1”为最终建成的具有数据分析、行业应用、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总平台)。总体方案完成之日,松江区可以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保障体系,规范信息采集、汇聚建库、信息共享、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让高质量的数据资源支撑政务服务、决策支持、数字经济、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健康发展。用“城市大脑”打造跨时间、跨地域、跨部门、全天候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优势,有效增强政府行政监管和社会治理能力。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需要培养一批懂电脑、懂信息、懂数据的基层社区干部,提高科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着力解决好在大调研中发现的、群众最直接的“急难愁、需盼求”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g60科创走廊的龙头,松江可为全国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智能化方案。
(作者系松江区委党校讲师)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