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青 来自松江的“百姓学习之星”
2018-11-29 10:38:59发布50次查看
“滴滴滴!滴滴滴……”石湖荡镇新源村的一处农舍里,每天都会不间断地响起qq群的提示音。这间不曾粉刷,显得有些冷清的屋子,有一扇面南的窗子,窗台下是一个旧书架,和一张堆满书籍的桌子,桌上是一台从不关机的电脑。
屋子的主人,正一下下敲击着键盘,有规律的机械似的声音在屋子里久久徘徊。他,便是一个码下了近4百万文字、拥有110万微博粉丝的写作者,一个用乐观笑对不幸,用文字书写着人生,用坚毅抒写着希望的强者——谢青!
他的不凡故事并非源于他那庞大的粉丝群,而是他那种即使因早产而患有脑瘫也未曾放弃的对生活的信念和勇气。
谢青喜欢结交朋友,在秋末的午后,看屋前菜畦苗田,听远处狗吠鸡鸣,到他家坐坐,听他讲述他所享受的屋前的“一米阳光”。
以字为砖 砌起书中黄金屋
10岁的谢青不曾知道,这一年改变了他一生的轨迹。
因为脑瘫,谢青难以行走、交流困难。上幼儿园时,从教室到厕所百米的距离他都无法独立行走,10岁之前,他都在努力锻炼生活的自理能力。10岁那年,他渴求学习,可是求学无门,那时没有辅读学校,普通学校看到谢青的状况都不愿收下一个处处需要照顾的学生。父亲“求”遍了周围的学校,终于让谢青有机会读书了。也正是这个读书的机会,点亮了他的人生。
在学校里,他学会了认字,虽然写字速度不快,但他十分用功,故而比起别的孩子,记得牢、背得多,他想向大家证明虽然他很难完成一个动作,但是并不傻。
学校刚收录他的时候不让他参与考试,怕他影响学校总体成绩,谢青十分难过,跑去找老师。于是他在老师办公室完成了这场只有他一个考生的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们都惊讶了,英语98分,语文、数学也都在95分以上。“说实话还是有点骄傲的。”谢青笑着回忆。
为了能赶上其他学生考试时的速度,谢青只能一边看题一边写,尽可能一心多用才能弥补因自身行动不便而带来的影响。一直到6年级,数学跟不上了,因为要“列方程式了。”他带着些许惋惜说着自己的经历,他念完初中便放弃了继续读书。在学校的9年间,母亲放弃了劳作,时刻照顾着他,而高中需要去城里读,没有母亲的陪伴他无法完成学业,念及家中还有弟弟等情况,他不得不放弃了学业。
这时,他结识了当时《松江报》的记者——周平,周平帮他联系了石湖荡镇图书馆,谢青自此在图书馆里“遨游”。一晃眼3年过去了,他看过无数著作,也饱览各类杂志报刊,其中最能让他产生共鸣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也许是相似的经历让谢青更多地关注史铁生。“我从记事起就是不能正常行走,史铁生却是忽然之间需要接受不能行走的事实,我想我比他幸运吧。”谢青调侃着自己,他早已习惯不能像正常人一般行走,“道理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应该是相同的。”阅读史铁生的文字,谢青感觉是在“与自己对话”,要自立自强!
每每翻开书本,谢青便觉得有无限的能量,让不能出远门、不便与人交谈的他有了自己的“小世界”,慢慢地,他开始创作小说、散文等,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向往爱情》《爱,心灵溢香的唯一妙方》《土里的爱,云上的梦》等。越来越多的文章开始获奖,他用文字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改变了人生轨迹。如果没有读“书、识字,我可能和阳光之家的智障人士一样生活迷茫。”谢青感叹道。
以文为驾 绵延思绪千万里
说起自己的文章,谢青很是感慨,如果没有互联网,可能自己的创作梦也圆不了。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存在,他收获了一批批的粉丝,才有机会依靠网络谋生。若是单纯地创作,家境贫寒的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而现在他却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带到工作中。
他通过网络和读者分享身边趣事,也有新媒体公司邀请他写影评、策划等,他也能从中赚取一些费用补贴家用。
刚开始接触电脑的谢青连打字都困难,他仅有3根手指能够使上劲。如何用3根手指打字,他开始犯难,自学的他只能慢慢摸索,谢青谈起当时练习打字时的情景依然感触颇深。为了提升打字速度,他把输入法内词组顺序给背了下来,这样只需要输入首字母后凭借记忆就能完成打字,从而不需要盯着屏幕,以此节约时间提升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谢青加入了写博客的行列,他将自己的小说等分享在网络上,渐渐也有了一群粉丝。他除了写博客,还会逛网络论坛,最后成了版主,随着微博的兴起他又加入了微博,在网络上他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人,人们对他的关注也大都从他的残疾转而成了他的文字,目前他拥有了百万微博粉丝。qq、微信成了他和粉丝沟通的利器,每天和四五个群的网友聊天成了他必做的事情,聊天过程中,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了。谢青说自己现在每天除了写文章、陪伴家人外,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和粉丝互动,粉丝们来自五湖四海,会和他讲述不同的风土人情,真是大开眼界。
谢青的电脑桌面壁纸是一幅关于长城的画作,他说自己很想走出去看看祖国的山川大海,但由于行动不便,他没有这样的机会。但他却十分好客,网友们说要来看看他,他便热情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东西不要带,就是看看朋友那样就行。”谢青说自家没什么好招待网友的,能做的只有敞开心怀和他们聊聊。“真的很感谢这些网友。”曾经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亲戚、朋友那都借不到钱,反而是网友们拉了他一把,所以他真心把网友当朋友。是互联网给了他机会分享自己的作品,是互联网给了他结交朋友的机会,互联网对于他来说,是给予他欢乐和让他得以谋生的“恩人”。
以爱为源 播撒一片新天地
对于谢青来说,一路陪伴他的母亲是他前半生的力量源泉,那么女儿的诞生是他自立自强的源动力。谢青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标准,每天陪伴女儿4小时,无论是陪女儿做作业还是两个人各自做事,他们都会在一个空间呆4小时。谢青说最喜欢和女儿一起去家附近的小树林里散散步。回家路上,沿途看见了植物、动物等,他们就停下脚步,编一个童话故事,这条回家的路从来不单调,总是有滋有味。
每天,谢青还会陪着女儿写日记,他给女儿定了一个百日计划,“坚持一百天就是胜利。”就算家里条件艰苦,他还是咬咬牙给女儿报了一个跆拳道的兴趣班,“不求她读书好,但求她身心健康。”谢青希望女儿有能力保护自己,因为她的父亲“不似其他父亲一般拥有魁梧的身躯和有力的臂弯”。提及女儿时,谢青觉得既幸福又愧疚。女儿的存在让他感恩,却也因自身情况而深感对女儿有所亏欠。
“要满足孩子的小梦想。”谢青说,曾经女儿喜欢一个玩具,上千的价格不是他能够负担的,于是过了一段日子,他买了一个同款小号的玩具送给女儿,十几元的价格却也是另一种满足的方式。对于身上的衣裤加起来不到百元的谢青来说,这个玩具是他能给予的最大爱意。
谢青说,是女儿在他最失意的时候给了他生活的动力,一年前和妻子离婚后,他郁郁寡欢,那时女儿天天晚上闹着要和他一起睡觉,“都没有时间胡思乱想。”谢青说女儿要求他讲故事,他不会,只能每天陪着女儿听广播里的故事。曾经觉得生活难熬时,他会一个人去小树林坐一会儿,现在他却从未觉得生活难熬,他有自己的快乐源泉——女儿。
其实,谢青完全可以靠社会救助生活,可他没有这样做。家庭困难的时候,连生女儿的医疗费都没有,幸好一笔稿费及时交到了他手中。他说要靠自己给家人创造一个港湾,家里没有精致的桌椅,没有新潮的家电,却充满着温暖。家里吃住不愁,屋前的小菜地可以提供一家人一整年的蔬菜,房子简陋却能遮风挡雨。他还有一门长处,创作是他生活的依靠,码字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写影评、做策划赚取稿费,虽然不多,但他说生活会越过越好的。
离开时,石湖荡的夜幕已然落下,谢青桌前的灯却一直亮着,从远处望去,好似今夜最亮的星。
(摄影:姜辉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