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江浦路街道”党员青年社会公益实践基地11月16日在“江浦汇·宝地中心”党建服务站揭牌成立。校地双方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及资源优势,发布了首批校地社区公益实践项目。
据悉,“江浦汇·宝地中心”由原宝地东花园售楼处改造而成,位于大连路总部集聚区。该区域是杨浦高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今后,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将依托实践基地,以沙龙、讲座等形式,为江浦商务楼宇青年白领特别是外籍白领提供多样化的中国文化体验项目。同时,学院将整合师资力量,以“语言角”的形式,指导社区居民学习英语、日语等多国语言,营造国际化氛围。学院还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针对社区党建、社会治理、社区文化等课题开展调研。
高校为街道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街道也将为学院提供文体、健康、党建等多元化的场地、服务支持,以项目化方式举办联组学习、联建活动,扩大双方的合作影响,包括为留学生提供进入普通居民家庭,近距离感受中国社区、家庭生活的机会;为学院学生精准提供多样化、便利化的实习、实践岗位;依托社区创业孵化平台,帮助学生捕捉热点,创新创业。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教师资源、学科建设、专业背景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江浦路街道在开展党建活动、党员教育、资源整合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江浦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章爱敏看来,党员青年社会公益实践基地是高校和社区的一个有效“链接”,既可以把高校的优质学术资源、智力资源辐射至居民区和商务楼宇,也能让复旦师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了解社情民意。“我们不仅要在共建合作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创业的机会,更要让社区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我们的合作让学生扎根上海、扎根杨浦。”
“学院有一大批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他们非常希望能深入中国的社区、企业,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发展现状。”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颖介绍,“双方的合作,为学院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为学院党员师生的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寻找更多共通点、共赢点,促进双方共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