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时30分,刚接班的杨浦公安分局五角场镇派出所巡逻民警谢永松佩戴好单警装备,来到辖区重点单位——杨浦区图书馆新馆。虽然要到9时才开门迎客,但图书馆入口处的工作人员已经在调试设备,现场安保人员热情地与谢永松打招呼:“谢警官,你今天来得好早,放心吧!监控设备、疏导措施都已经准备到位了。”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位于恒仁路128号的杨浦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雅致的孔雀门、色彩绚丽的天花彩画、庄重的红缸砖地坪……这座上世纪三十年代“大上海计划”中主要建筑之一的“旧上海市图书馆”,因为其外观形似北京钟楼,被称为“小故宫”。“小故宫”如今变身为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开门迎客,吸引了众多读者前来游览参观,一时成为“网红”文化地标。而在书香阵阵、历史悠久的文化地标中应对集中而来的大客流,也成为巡逻民警谢永松工作的重中之重。
抠细节——在文化氛围中实现文明执法
“小故宫”历时三年完成修缮。早在修建过程中,五角场派出所就参与了馆内视频监控设置、消防设施布点等工作。作为周边区域的巡逻带班警长,从警前曾是航空兵的谢永松,将以往把控飞机质量的严抠细查“移植”到了对图书馆的巡防管理中。在图书馆正式开馆的半个月前,谢永松就与馆内安保部门反复研究国庆期间的安保方案,检查视频监控、消防设施,配足安保人员,强化安保技能业务培训……一系列措施有条不紊地展开,只为确保万无一失。
“‘小故宫’不仅是图书馆,还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的日常管理、服务既要确保安全、有序,又要给读者以良好的参观游览体验。”为了尽量不扰民,谢永松坚持在开馆前提前入馆开展安全巡视、检查。在他的建议下,图书馆专门设立了纠纷调解室,民警接处馆内110警情,调处纠纷时,就不会对其他读者造成影响。
“不光是注重安全,谢警官还很有审美眼光。” “小故宫”的安保主管老王对此最有发言权。原本为了应对参观大客流,图书馆想在馆外广场用铁栅栏围起蛇形通道。正在图书馆实地走访的谢永松听说后,建议馆方将铁栅栏改成“一米线”。“图书馆主楼是形似钟楼的仿古建筑,用‘一米线’不仅能保证秩序通畅,而且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契合。”最终,在反复论证后,他的建议被馆方采纳。
畅渠道——用优质高效服务应对大客流
“小故宫”总面积逾1.4万平方米,周边500米内还有长海医院、上海体育学院等单位,每天人流车流集中。开馆以来,读书、游览、参观等客流汇聚。尤其是到了节假日,由于馆内限流,最多只能容纳800余位读者,常常导致馆外广场大排长龙,高峰期等待进馆时间接近一小时。为了有效应对大客流,谢永松在周边秩序维护、交通保畅、解决停车等方面动足了脑筋。
经过协调,馆方在等候通道上配置了遮阳伞,为年纪大的游客准备了小座椅等贴心服务。针对图书馆周边恒仁路、长海路路窄车流量大的情况,谢永松与派出所同事在加强指挥疏导的前提下,专门联系了周边几个大型停车场,并制作停车示意图提供给驾车前来参观的市民。此外,派出所还在馆外广场对面开辟了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为骑车前来的市民提供方便。
“小朋友别着急,一会儿就能进去了。”10月28日,周末的上午天清气朗、阳光明媚。看着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外排起的队伍,谢永松蹲下身,轻声安慰等候进馆的小游客。在他身后,“小故宫”矗立于湛蓝天空下,显得格外巍峨壮丽。很早以前,谢永松一家就办理了杨浦区图书馆的读者卡。而新馆开馆已月余,除了安全检查和日常巡控,他还没有空与妻子、孩子一同进去参观过。
“等这一段忙完,一定要带全家来感受下这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氛围。”耳畔电台的呼叫声响起,“小故宫”即将开门迎客,谢永松和同事们赶紧上前维持秩序。金色阳光下,那亮闪闪的、标记着“警察”二字的反光背心在人群里,在车流中,分外耀眼醒目。
截稿前,记者获悉,经过接处110警情、双进检查、突发案事件处突等一轮轮比拼,近日,杨浦公安分局五角场镇派出所巡逻民警谢永松当选上海公安治安系统“十佳”巡逻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