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走进初中课堂:世外中学人工智能课程中期成果展示活动暨徐汇区信息科技教研活动
2018-11-26 0:00:00发布67次查看
十一月份的天空格外清爽,窗外冷风瑟瑟,窗内却热火朝天。11月19日下午,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天气里,上海市徐汇区信息科技教研员袁文铮老师,携徐汇区初高中信息科技老师们,汇聚在世外中学,共同观摩和探讨如何在中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课程。世外中学陈勇书记和全体信息科技教师做了精彩的人工智能课程展示。
首先,由顾佳敏老师展示了《基于python的人工智能图像应用体验——植物识别》一课。顾老师由世外熊和树莓派结合制作的智能音箱引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助ai方式来服务学校,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接着,点明课题,利用python调用api接口实现植物识别。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实现了植物识别,还借助学习单上的帮助文件完成了车牌识别、菜品识别等应用,亲自揭开了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在随后的研讨活动中,陈勇书记介绍了世外中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建设背景和设计框架。作为初中阶段的人工智能入门课程,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方式来落实,而要让学生沉浸在人工智能的氛围中,充分体验新技术的运用,减少对新技术的恐惧感,感受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世外中学七年级的人工智能入门课程,围绕“重情境体验、学ai调用、懂原理过程、拓创新应用”为主旨,从顶层架构,分单元设计,以共同教研的形式推进课程建设。教研员袁文铮老师以世外中学信息科技教研组为例,结合市教委教研室颁布的《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例举世外人工智能课程,介绍了单元设计的方法和要点,并鼓励全体初高中信息科技教师从单元的视角设计自己的课程教学。
接下来,王鸣九老师分享了第一单元人工智能启蒙的单元设计,从人工智能电影的分享到人工智能产品的介绍,直观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王丽丽老师介绍了ai编程基础,即第二单元python入门学习。从为何选用python语言,为何选择这些python技术点,到如何前衔后续串接各个单元,并分享了6则教学案例,引起了在座老师极大的兴趣。最后,王奇伟老师分享了第四单元智能语音的使用,并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几行代码快速实现语音转换为文字的操作。在问题交流环节,参与研讨的老师积极发问,活动也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人工智能,不应当仅是身边的热点话题,作为教育者,更应投身这一波浪潮中,努力思考如何着眼学生的未来,带领孩子们去体验、去探索ai的无限可能。也许,未来的ai领跑者,就在现在的我们身边。
(责编/摄影:潘子艺;责审:郑亚捷)
徐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