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民主协商的基层实践”现场学术研讨会在金山举行,探讨新时期如何精准聚焦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从2016年起,金山区石化街道聚焦区域化党建,与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领域专家一起,在社区中引进结构化讨论的“基层民主协商法”,开展“‘幸福社区’—居民协商议事坊”工作,三年多来成效显著。
环境布置、桌椅设计、乃至桌子上铅笔、橡皮、纸张等文具摆放,无不从有助于协商互动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在居民协商过程中,哪些领域代表来参加,居民代表如何分组,讨论分成几个阶段,大家发表观点时需要遵守什么准则,如何归集大家的观点求得最大公约数,并最终成为可执行的解决方案,都有专门方法和技巧……现场,市委党校的专家们带来了一整套的工作规程和方法,他们从最基础的细节做起。
“先进的理念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支撑,只有让居民区一线的社工真正掌握科学有效的协商方法,抓住协商中的每一个细节,像‘绣花’一样精心操作,才能取得实效。”专家们带来一整套方法。
石化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泱泱介绍,石化街道每年出具调研报告,总结当年协商工作坊开展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不断对工作规程进行优化和修正。经过三年努力,26个居民区通用的基础性的工作方法,在解决社区疑难杂症中发挥作用。例如,辰凯居民区通过协商工作坊,增加小区停车位160多个,有效缓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实现了物业费调价;临蒙居民区通过民主协商,培育居民养成文明养宠习惯;以“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为重点,将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街道行政党组成员单位请进来、坐下来,与居民、商铺业主和经营者,物业、业委会共同协商,组成商业街区治理共同议事会,制定颁布了《“美丽街区”商业街区治理共同体规约》。
市委党校教授陈保中认为,石化街道在党建引领下,本着“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初衷,以“绣花工匠”般的精细,把居民协商自治的理念与创新社区治理的实践有效融合,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居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