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又逢“11.11”,快递员们即将迎来一年中尤为忙碌的时刻。这是京东配送员王杜康的第四个“11.11”,今年却又有些与众不同。因为快递大战过后,他将踏上马拉松的跑道,迎接又一次的挑战。“没时间备战了,就把配送当成训练。”大战在即,他很淡定地笑了笑。“11.11”一天送货约230件。
下午1点,王杜康骑着电瓶车驶进了位于金桥路上的配送站。电瓶车上的蓝色塑料筐里已经空空如也,筐的边缘处,几道裂纹清晰可见。这是经历过无数次装货、拿货过程后,留下的斑驳痕迹,仿佛也讲述着一段段身经百战的故事。
把车停稳当,他细细检查了一番后,走进站里。地上的货物依旧堆得满满当当,想要找出一条笔直的步行通道都不太容易。他在货堆里,蹲下身子。左手抄起一个盒子,看了看地址后,立马用笔标上数字,然后有序地把东西放在右手边。一会儿,几十件货品被分别摆放到了各自的位置。
王杜康介绍说,这个站点的配送覆盖方圆3公里,共分18个编号,每个编号都有对应的快递员进行配送。“理货的时候,看一眼地址,就知道是几号区域。”时间久了,周边的小区名早已捻熟于心。这一天,专属于他的4号区域里,又摞起十余个大纸箱。“现在还算好,每天早上6点半,我来到站里的时候,货车上卸下的货,堆起来足有一米多高。”他伸手比划着。
货理好了,他匆匆钻进一旁拐角处的小店里,点了一碗阳春面。“今天给自己加块大排,下午还有2车货呢。”
他说,11.11前夕,网站陆续推出优惠活动,这两天站点的配送量已经逐步攀升。“以往一天派150件左右,这两天已经激增到约200件,11.11期间,每天230件应该不稀奇,大概增加了50%以上。”
客户至上尽量半小时送达
在快递柜深入各个小区的当下,京东快递的配送员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送货上门。用王杜康的话说,快递只有送到客户手中,才能放心。“客户实在家里没人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根据他们的要求进行处理。”
“客户至上”的理念,也体现在每一个小细节里。在金桥站点,有一位客户要求特别高。原来,她只要有快递,就会在网上实时查询进度。一旦发现物流详情里的状态是已到达站点,她就会第一时间打电话过来,要求配送员马上送货。
“第一次接到这个电话,我正在别的小区送货。”王杜康坦言。但是接到电话后,他还是第一时间为客户送货。他清楚地记得,从接到电话到送货上门,一共只花了半小时。
在了解了客户的习惯后,王杜康只要在站点看到这位客户的货品到达,他总是放在第一个送。“她永远是第一家,每一次都按照她的要求送上门。有时候,即便货物安排配送的不是我,她也会打电话给我。不论是何时到货,我都会想办法第一时间送过去。”
如今,王杜康已经和这位客户非常熟悉,每次上门,客户还会主动倒水给他喝。“其实客户就是要求比较急,并不是有意为难配送员。”
京东配送的服务满足了客户的特殊需求,也赢得了认可。一面客户为他定制的锦旗挂在站点里,这是对他工作最好的肯定和回报。
一件货物配送平均用时不到2分钟
快递配送员,也许是对网购市场热度拥有相对直观感受的职业。
在京东工作的4年半时间里,王杜康累计配送里程已经超过了13万公里,足以绕地球3.34圈,相当于3100多个马拉松。
一天上下6楼至少20次,电瓶车装货、送货至少5批,王杜康却很少把“累”挂在嘴边。今年,京东物流首次成为上海马拉松后勤保障服务提供商,作为一名京东配送员,他也将参与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马拉松。
没有系统的训练、也没有科学安排的休息和补给,他却说,“年轻人,没问题。”刚过了而立之年的他,把现在的日常工作就当作是马拉松的备战。
由于周边小区大多是楼梯房,每天上上下下跑楼梯成了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跑个六楼30秒左右,都不带喘气儿的。”他笑着说道,一电瓶车超50件货物,他只用一个半小时就能全部配送完毕,平均一件货物的配送用时不到2分钟。
每天,会有4趟货车到站,最晚的一班是下午6点。根据要求,所有当天到的货必须当天送完。晚上7点多,王杜康才送完最后一批货。他说,这只是平时的状态,11.11期间,最晚要送到晚上10点。他一直默默要求自己,激发自己的潜能,将配送服务提速。
这样的工作强度已经让他习惯。“11.11,辛苦也是值得的。”据王杜康透露,一方面,按照计件制的收入方式,他的收入能有可观的增加,另一方面,京东也为配送员缴纳五险一金,用优质的保障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让他对即将到来的“11.11”充满了信心,也对之后的马拉松比赛满怀憧憬。
戴上头盔,骑上车,他又一次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