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全力推进区区对接项目建设,辟通断头路,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2018-11-8 5:16:01发布83次查看

  加快区区对接和辟通断头路,是进一步提高本市路网整体运营效率、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需要。针对近年来重点交通工程中与民生利益切实相关的区区对接,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充分发挥各区主体责任,克服各种困难,盯住目标、找准问题、加强协调,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建管中心主任杨志杰的蹲点调研体会~
区区对接项目推进中
面临的主要难题
首先,伴随着城市建设和路网的快速发展,本市区界附近道路错位、瓶颈、断头等现象普遍,铁路、高(快)速路、航道等设施切割路网、阻隔交通的矛盾突显,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周边居民对项目的立项施工,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在区区对接道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纷繁复杂的困难影响着项目的推进:
专项规划周期长。在专项规划从计划申请到红线落地周期长,要历经“编制申请、计划下达、委托编制、评审批复、红线上图”等多个环节,总耗时往往一年以上,如涉及专项规划调整时间更长。
投资评估耗时多。在评估、补偿标准较经济发展滞后,市区之间就项目投资难以达成共识,另根据现行工可申报程序,只有一阶段评估,部分工程内容的费用难以确定。
涉铁、涉水、涉电、涉高速方案协调难。在专项权属审批事项需反复多次协调、久拖不决,部分交叉点涉及其他专项方案发生变化、升级,需等待全市统一到位,影响道路项目实施。
动迁腾地进度慢。在动迁各方利益分歧大,如走司法征收,法律程序耗时长。
再一方面,建管中心从2015年成立起就全力推进“区区对接”等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经过市、区相关部门持续奋战,市委、市政府共确定的两轮108条区区对接道路(断头路)建设计划, 至2017年底已实现全部开工并打通了其中63条。
随着区区对接完成数量的增加,留下的是越难的“骨头生活”,相关问题交叉一起,严重制约项目推进的连续性、时效性和完整性。
以蹲点调研为抓手
解决推进问题
国权北路(跨小吉浦河桥),是区区对接建设推进中涉两区、多部门协调的典型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国权北路、何家湾路、殷行路交叉路口段,处杨浦区、宝山区交界,长约169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驳岸工程、排水工程、附属工程等,项目总投资匡算18483.60万元,计划于2019年打通。
从今年3月初到6月的三个多月里,通过日常巡视与专项巡查相结合,全力服务项目推进工作。期间,项目遇到了三项难题:
宝山区逸骅实业2幢楼的动迁腾地迫在眉睫;
汛期前取得市水务部门相关河道施工许可刻不容缓;
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需市、区交警部门鼎力支持。
针对问题,加强协调
我与相关科室同志研究,抓紧响应区里诉求,协调相关问题的解决。
通过短信提示的方式,取得了宝山区主要领导对项目红线内2幢屋拆迁事项的关心支持,然后积极牵头宝山区建交委及大场镇相关动迁部门人员,多次实地走访业主,讲解政策,取得谅解,于今年3月28日、4月16日分两次完成了全部房屋拆除工作,及时清除了制约项目建设的“绊脚石”;
此外,通过牵头组织参建各方对项目涉水工程方案进行再梳理、再研究,督促项目建设方按市水务部门要求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专家论证,并及时提交有关资料,于4月20日取得水务许可,在汛期来临前争取到了一个多月的施工黄金期;
并通过协调市交警部门,共同研究讨论国权北路项目杨浦段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于今年5月25日完成审批。

目前,项目已顺利完成老驳岸拆除及桩基施工(拆除房屋位置),桥梁、桥台施工进度不仅满足了交叉施工项目(轨交18号线国权北路站)盾构节点要求,更为2019年项目全线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重大交通项目
推进的措施建议
蹲点结束后,综合中心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在“大调研”中所了解的情况,对进一步提高重大工程推进能力、优化交通项目推进方法形成了几点努力方向:
一要提高项目成熟度。在项目建设前期阶段跨前介入,对影响项目实施的规划线位、土地指标、资金落实、节点方案等关键因素进行分类评估,及早问题预警,并优化储备机制,土地、线位等基本落地后方可由储备库进入实施库,提高重大工程项目可行性。
二要完善协调机制。在“区区对接”推进所形成的目标管理机制、信息报表机制、会议机制、创优机制、巡查机制、督办机制、协办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市区联动机制等十大措施基础上,积极探索重大交通工程项目会审机制,保障机场联络线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三要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建立交通建设行业数据库,实现项目、标段、企业、人员信息联动查询,并建立全过程的电子台账,对重大项目相关数据进行集成、分类、比对、分析,为工程进度管理提供支持。同时,结合“放管服”与交通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去消化掉项目审批和实施中的难度、堵点,保障重大交通工程又好又快地建设。
来源: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上海市交通委宣教中心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