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独属于魔都人的这些记忆,你还记得吗?

2018-11-8 5:16:01发布83次查看
  当下手机已成了家家户户的离不开的数码产品!
以前的孩子最开心的就是父母带他出去玩,现在的孩子最开心的是父母给他一部手机。
可以说,现在手机已经是大人小孩都热爱的电子产品之一。
毕竟随着时代的变化,城市和我们都在改变。
其实无论是属于一个地方的语言,还是属于一个年代的记忆,都在渐渐消失......
老照片老回忆
1936年,上海市百一店安装了亚洲第一部手扶电梯,成为当时上海的社会热点。1982年3月,市百一店重新启用了自动扶梯,吸引了很多市民专程来体验“上上下下”的感受。
走惯了楼梯买东西的上海人,开始让缓慢的步履,尝试着跟一跟现代化的节拍。这是上海百货商场在改革开放中再次与世界接轨,重新开始面向国际化的一个小小缩影。
1987年7月,外滩黄浦公园的防汛墙边,不到20米的距离内有十多位谈恋爱的青年男女。
当年上海住房紧张,青年人露天恋爱成为常态,由此催生了外滩的“情人墙”。
每当夜幕降临,男女青年们在这里互诉衷肠。从黄浦公园到新开河的黄浦江边这段全长约1700米的外滩“情人墙”,是上海人民记忆中永远的旷世奇“墙”。
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一部“大哥大”手机是身份的象征,盛行不久的bp机风头都被“大哥大”抢走了。
这是从闭塞走向畅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当中国经济已开始驶入快车道,人们对通信需求也在迅速增长,bp机开始神奇的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于是,焦急被及时舒缓,渴盼被现实替换。进而,“大哥大”粉墨登场,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引擎被加速。时代,不断地向人们展示高科技的神奇。
1990年3月,上海私人电话开放登记第一天,市民在四川北路邮政大楼旁彻夜排队。上世纪90年代初,百姓积蓄已久的通信需求爆发。顺应大势,通信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私人电话开放。
1990年3月18日,上海私人电话开放登记排队的长龙,将上海通信业的发展载入史册。近30年,通信业的发展对上海整个社会宏观面貌的改变深刻久远,渗透进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世纪80年代,淡水路太仓路口有意调房的居民开起了马路碰头会。这是蜗居的平头百姓自发的调房“碰头会”。
“希望”在这里碰头,“智慧”在这里碰头,“未来”在这里碰头。无需中介费,一切都是互帮互助。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这里依然人头攒动:户型推荐,互相调剂。 有希望,有成功,有喜悦——这就是“草根”的乐趣。
1992年夏天,文化广场人头攒动,众多投资者排队一天一夜申领股东卡。
文化广场——这里曾是上海最大的文艺演出场所,曾是中国第一个股票临时集市。从1992年6月1日起,数十家会员单位进驻文化广场,设立临时委托柜台,组织“文化广场证券交易大集市”,发放股市准入证——股东卡。
1992年,申城流行贺年卡,邮递员打开街头邮箱,一大堆贺年卡如潮水般漫了出来。
90年代,贺卡风行。各种精美的贺卡承载着人们的交流愿望和美好祝福。通过邮寄写满精美短句的贺卡成为当时人们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
当中国由贫穷走向富裕,被压抑了许久许久的情感终于爆发,由贺卡汇成大潮,奔向祖国各个角落。
在车间穿梭的“织女”,曾是上海纺织业的骨干力量,90年代初,上海纺织业发展进入一个严重的瓶颈期。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的纺织企业“关、停、并、转”,造成大约55万纺织女工下岗。
在国家再就业工程的帮助和支持下,她们又纷纷走上新的岗位。1995年1月4日,上海航空开始招收“空嫂”。这些特殊年代走上空乘服务岗位的空嫂们,重新展翅高飞,成为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
1996年夏,陆家嘴轮渡站,渡江乘客熙熙攘攘。上世纪80年代的浦江轮渡,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轮渡航线”之一。
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和黄浦江市区段多座大桥的陆续修建,市轮渡的客运压力大幅度缓解,市轮渡逐渐成为欣赏上海浦江两岸风景的最佳工具之一。
渡口既是浦江两岸人民的纽带,更是见证了浦江两岸巨大的时代变迁。
滴水湖又名芦潮湖,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距离上海市中心约76公里,是南汇新城的中心湖泊,由德国gmp公司的总体规划设,于2002年6月开始建设。
如今的滴水湖呈正圆形,直径约2.6公里,总面积约5.56平方公里,蓄水量约1620万立方米,湖中还有三个总面积为0.48平方公里的小岛。
2006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集结号吹响。黄浦江畔集聚了上海最富创造力的设计团队、最优秀的施工队伍。各路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打造一届经典的世博会。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4年,建筑界的精英们挥洒血汗,交出了一份极为精彩的答卷,成就了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2009年2月25日,外白渡桥经过十个月的“体检”和“整形”后,开始“回家”,从民生路码头到苏州河口原桥址,外白渡桥北跨桥首先“坐船”回归。
当天上午,许多市民冒雨目睹外白渡桥的“回家”之路。
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
现在城市的小学生已经有75%持有手机
而我相信在魔都这个数据只会更高
魔都的孩子们正在失去更精彩的童年
而我们也正在遗忘
属于我们那个时代的记忆
而我希望有人记得
魔都有的不只是“魔”的属性
还有更多生活的气息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