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管廊一期主体结构已完成85% 预计年内贯通
2018-10-30 18:09:36发布62次查看
图片说明:管廊效果图。
东方网记者刘辉10月30日报道:“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开拓综合管廊等生态环保业务。”在2018年工程建设行业绿色建造大会上,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说道,绿色建造已成为行业转型升级“最优路径”。
图片说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出席会议。
关注城市“b面”,给市政管线“安家落户”
迈向卓越全球城市,上海的城市生态功夫更要做在看不见的地方。近年来,上海建工也关注到城市“b面”,在污水和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领域,打造出环保业务全生命周期服务新优势。
随着城市进入内涵式发展,绿色理念也被应用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当中。下暴雨如何防止城市内涝?地下管线修复如何避免马路大开“拉链”?建筑如何节能减排?这些都将成为当下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方向。
往下看,要维修地下管线,道路不得不大开“拉链”;抬头看,空中架线漫天蜘蛛网,有了综合管廊,这些影响城市安全和市容环境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图片说明:松江管廊现场图。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类似公共隧道的地下构筑物,让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各个“成员”在里面“安家落户”,接受集约化建设和管理。
位于上海的松江南部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项目,总长度24.7公里,是上海最大规模综合管廊试点工程。记者今天获悉,目前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85%,预计年底前实现贯通。
图片说明:松江管廊效果图。
绿色建造发展还很漫长,技术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上海建工还积极致力于成为城市更新领域的领跑者,在“不停航、不停业、不拆迁、不封路”的过程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徐征说,推进绿色建造,是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的必然要求,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大计。
上海中心大厦,这座“最绿色”的摩天大楼,由上海建工参与投资并实施工程总承包。大厦旋转、不对称的外部立面可使风载降低24%,减少大楼结构的风力负荷;双层表皮内外立面间的空中中庭形成独立生物气候区,创造宜人休息环境等等。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工程建设中,上海建工首创国内大面积整体土壤改良修复纪录,改良、修复土层深度1.5米,总量达到100万立方米,土壤检测符合31项指标。自主研发的种植土生产流水线、机械设备及生产管理体系属于国内首创并处于领先水平。
上海建工旗下的市政总院综合管廊研究团队,也担任了浦东临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的顾问团队。该地区是全国目前30个试点城市中最大面积的海绵城市,试点面积达79平方公里,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00余项具体工程。
在采访中徐征提到,绿色建造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还存在两方面困难。一是一些认识上的差距和观念上的困难,现在绿色建造的价值还没有完全的体现,但未来社会文明对绿色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是绿色建造技术上还有待更大发展,目前与先进国家水平还有差距,不过这也说明我们国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