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古代图书装潢有多美?上图年度文献大展上瞧一瞧

2018-10-30 16:38:17发布71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0月30日报道:上海图书馆2018年度文献大展“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将于11月1日拉开帷幕,展期为15天,将集中展出明清特别是近现代著名收藏家如项元汴、黄丕烈、龚心钊、吴湖帆等私家装潢的珍贵典籍,品类涵盖佛经、书籍、碑帖、尺牍,总数达100件,件件堪称“镇馆之宝”。
怎么使书变得更美观 装潢是门艺术
“装潢”一词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后为历代习用,泛指对纸质书籍与书画的保护保存方法。就工艺层面而言,完备意义上的装潢除图书装订外,还包括书具如函套、书匣、书箱等的设计与制作。
《幸浙盛典图记》,线装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馆员梁颖介绍,今人所见的珍贵古籍,大多经过历代藏书家的重装。上图馆藏中,吴湖帆、龚心钊两大家的藏品最多,黄丕烈的收藏也不少,不同藏书家的个人装潢风格各有特色。
马湘兰写给王穉登的书信
比如吴湖帆的特点是重装图书必有亲笔题字,并请人或自己专门画图。这次展出的一件为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写给江南才子王穉登的书信,经吴湖帆重装,书匣上题有“鱼腹缄情”,手卷书签上也有吴湖帆题签,吴湖帆外甥、著名画师朱梅村专门为马湘兰画了画像。这件藏品也是马湘兰流传下来的唯一手迹。
本次年展命名为“缥缃流彩”,寓意别致。“缥”意为淡青色,“缃”则是浅黄色,古代人常用淡青、浅黄的丝帛作书囊书衣,“缥缃”用以指代书卷,也暗含书籍装潢的意味。怎样使书变得更为美观,可见装潢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种艺术。它与图书本身的书法、雕版等一起构成了书籍的艺术性元素。
卷轴装蝴蝶装古代书籍 装潢形态丰富
从“著于竹帛谓之书”开始,编以书绳,聚简成篇的简策装已有了早期的装潢意识与设计实践。中国古代书籍装潢形态十分丰富,帛书、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态,都是书籍的不同装潢特点。
《重雕足本鉴诫录》封面,蝴蝶装
如,宋代流行的一种书籍装潢样式是蝴蝶装。具体做法是,把书页依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各页中缝对齐粘在一张裹背纸上,然后再装上书衣。真正的宋装今天已难能见到,蝴蝶装的样式,主要通过“黄装”来了解。“黄装”是指清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黄丕烈装潢的书。黄丕烈凡得到宋元旧本,往往用蝴蝶式重新装池,俗称“黄装”。
以不同色彩质地的材料装潢不同版本级别古籍,图书的等第越高,装潢的档次也越高。记者了解到,此次展出的100件展品中,38件为一级藏品,24件为二级藏品,所有展品,皆堪称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可见展览展品档次之高。
《曹娥碑》,册页装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告诉记者:“上图年度文献大展已进入第14个年头,今年大展’顶天立地’,既有学术高度,又有普及宽度,贴近大众的审美需求。数百年来,古代图书装潢作品具有不少值得欣赏与借鉴的艺术形式与内涵,但许多读者因为难以接触高级别文物原件,对此鲜有直观认识。此次展览的一大目的,便是让读者有机会从这一特定视角系统地了解古籍装潢中的艺术性元素。”
《妙法莲华经》,卷轴装
展览分为“护帙”和“饰观”两大板块,“护帙”篇体现各种书籍装潢样式,“饰观”篇着重关注绘画、书法、篆刻等在装潢过程中的应用,另有“书具之美”“书衣之美”两个单元,呈现特别精美的书衣、书具。
为了配合此次展览,上海图书馆编撰了《缥缃流彩——上海图书馆藏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一书,不仅收录展览中的所有展品,还增加几十余件未能出现在展览现场的古代图书珍品。据悉,图录与年展衍生的上图文创产品一并将于开幕式当天首发。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