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惠安女
2018-10-24 0:00:00发布69次查看
惠安女,早有所闻。在我记忆中她是福建泉州半岛海边特色的群体。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姻、吃苦耐劳而闻名于世。作为一种风土人情,惠安女名扬海内外,引来诗人、画家、摄影师争相采风创作。
前年秋天我随街道老年摄影沙龙赴福建霞浦摄影采风时邂逅惠安女。按照活动日程安排,完成当天的采风后一行摄友入驻泉州旅馆。
第二天一早前往大岞村。车行约半小时,由于一段路正在维修只能徒步而去。我和几个年纪大的走在队伍后面,边走边看路旁一幢幢新建四五层私家小洋房,和路人攀谈得知都是改革开放后新盖起来的。正当大家赞叹不已时,突然看见一位上身穿斜襟衫,又短又狭,肚脐处裹系着一段银饰腰带,下穿宽松肥大的黑裤,戴着橙黄色斗笠,头披鲜艳的小朵花巾,捂住双颊下的惠安女,挑着一副担子迈着轻盈的步伐,从一家小店里走出来,一位脑后梳一发髻的年长者搀着一位身穿瑜丹牌惠女童装的小女孩紧跟其后。
“咔嚓!”“咔嚓!”“咔嚓!”只听摄友不断按下快门;我突然发现这位追拍的惠安女与路上行走的惠安女不同,衣服更艳丽,穿戴、头饰更规范,面容也有粉饰,这时我醒悟过来:摄影采风已经开始了。
跟随挑担的惠安女走进一条狭长巷道,夹着海鲜咸味的海风连患有严重鼻炎的我也闻得出来。不一会儿来到一个大院;带队的姚老师说,这就是接待我们的惠安女民俗风情园创始人曾梅霞的家。
曾梅霞原是惠安石雕厂的一名普通女工,一天在菜市场偶遇一批来自上海的摄影师,她主动当起了模特儿。后来受摄影师启发,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海边没有住宿的客栈,热情的梅霞就把自己家的空房收拾出来,邀请摄影师们到家里做客。在交流中她意识到,外人眼中惠安女独特的服饰造型和自己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正在慢慢消失。摄影师们走后,曾梅霞开始为自己量身制衣,2008年曾梅霞辞去了石雕厂的工作,专心做起了一名惠女模特,办起了惠女客栈。2012年,随着游客的日渐增多,曾梅霞在海边创办了一个集摄影基地、餐饮住宿以及游览为一体的惠女民俗风情园。
一进院子,这些老练的模特就摆开造型:一会儿曾梅霞和小姑忙着整理渔网,85岁的奶奶与5岁的孙女挑拣鱼虾干;一会儿曾梅霞和小姑编织渔网,奶奶帮孙女梳头;一会儿女儿将目鱼干递给曾梅霞晾晒。我们分成两队,轮换不同角度进行拍摄。
拍完渔家大院的镜头,我们跟随祖孙三代到一口水井旁拍摄渔家日常生活场景。一会儿曾梅霞打水给女儿洗手,一会儿女儿与曾梅霞在一旁洗衣服……随后曾梅霞领我们到自家门前摆拍渔家媳妇锁纽扣,婆婆纳鞋底,孙女为妈妈穿针线等场景。
下午3点,太阳西下,海边暖风阵阵。我们来到坐落在海边礁石上的惠安女民俗风情园,欣赏了待嫁的渔家新娘在洞房梳妆打扮的表演后,我们一行摄友与惠安女模特儿在民俗风情园门前合影留念。合影后,惠安女模特儿各就各位拿起道具,摆拍各种各样的造型。一会儿两人一组扛石头,一会儿抛撒渔网,一会儿编织渔网,一会儿抬着渔网,拎鱼篓赤着脚从海边踏浪而来……
当太阳下山,晚霞洒落在海边像闪在烁海水中的星星。
听着曾梅霞的介绍,看着眼前波光闪闪大海。感叹如今的惠安女不仅有着吃苦耐劳的好传统,更有敢于创新,勇于搏击商海的勇气。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