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逛豫园,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又见到了久违的捏面手艺人小摊。不记得何时起挑挑子的捏面手艺人,从走街穿巷里消失了,一起消失的,还有吹糖手艺人的挑子。
这是个梳短发的中年妇女,估摸也有四、五十岁了。早春的风“染”红了她的面颊,粗壮的腰身、粗糙的皮肤、朴实憨厚的五官。而最吸引住我的,还是她手上正在捏着的面塑。
只见她左手拿着揉成圆棍形的彩色面团,右手持着一个小巧玲珑的扁拨子,一番搓、捏、压、抹,又用扁拨子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衣裳和帽子。顷刻之间,一个栩栩如生的头戴金箍、手持金箍棒、金鸡独立的孙悟空,出现在她手中。多么熟悉的面塑艺术啊。
记得小时候,经常有挑着小挑子的捏面手艺人大叔或者大伯,见到孩子多的地方,就会放下挑子,坐在一个自备的阿凳上,拿出挑子里的彩色面团,捏起了面人。边上围满了看热闹的小孩儿,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看,捏面人三下两下就捏出一只啃骨头的小狗,或者捏出一个伏地睡懒觉的小猫,甚至还能捏出手持佛珠的唐僧和扛着九齿钉耙、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只要那时小孩子能想到的人物和动物几乎都能捏出来。后来我曾缠着妈妈要面团,一团面分别掺上红、蓝、黑墨水,但怎么都捏不出个模样来。这才知道,这是技术、手艺,如果没有人来教,可能是永远也悟不出个道道来的。
如今,仿佛从城市“蒸发”了的面塑手艺人,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怎能不让我欣喜呢?捏面人捏着一团面团,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变形金刚出现在面前。
我问:“多少钱?”“十元。”付了钱,拿过面塑“变形金刚”,心想:孙子一定也会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