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开农家们 奉贤区委书记和百姓话乡村振兴
2018-10-9 13:17:55发布314次查看
时至今日,回想起两个月前的盛夏,西渡街道五宅村81岁村民王德华仍会感慨:“第一个签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协议,将宅基地流转给村里发展总部经济,那时候,心里没底。”
他没有想到,当初的冒险,会让村里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春风在这里开始荡漾,更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的今天,区委书记庄木弟会走进他的家门,肯定他的勇气。
国庆第一天,庄木弟利用节假日,用整整一天的时间,走进金汇、庄行、西渡、柘林的乡村田野,走进农民、党员、老书记、回乡创业青年、大农户的宅基农家,围绕农村宅基地改革,同村民们坐在一条板凳上,唠家常、吃芦粟、啃烧饼、话改革,一笔一笔计算着改革给村民们带来的得与失。书记的关切和关怀,让王德华和村民们倍感亲切与鼓舞,也让大家对过去、现在区里坚持实施乡村振兴的方向,更加有信心。
“让你们住上酒店一样的社区”
69岁的乔益林,在金汇镇新强村,有一幢200多平方米的老宅。算了算,这幢老宅共有7个房间,却只有他一人住。“村里面,像我这样的人可不少。”一大早,将书记迎进门,乔益林就把村组里的实情摊在了台面上。
“城里房子不多,没有居住条件;孩子都成家了,住一起不方便;居住在农村,房子太老了,又不安全。”听完乔益林的话,庄木弟分析说。“对!农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这个宅基地改革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吾伲肯定举双手支持。”乔益林说。
“给你们在村里建养老休闲社区,欢不欢迎?”庄木弟说,在这个社区里,有小医院、小影院、小书场、小活动室等,老人们都可以租住到这里来。在这里,大家不离乡土,不离乡音,不离乡愁,乡里乡亲既可以彼此照顾,又能享受到比敬老院还要好的养老服务。
“当然,改革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和新强村43岁村民谢永琴交谈中,庄木弟给她算了另一笔账,“通过宅基地置换的形式,还可以用宅基地换靠近城区的房子,到城里去生活。”“合算的!”谢永琴笑着说,“城里的房子,值钱!”
庄木弟说,农民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是奉贤推行宅基地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千万不能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群众的想法,要真正通过宅基地改革,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众人拾柴,改革的火焰才会高”
临近饭点,在庄行镇存古村,42岁的回乡创业青年姚利民,正向庄木弟诉说着他的“农业情”。“我想在村里做一个绿色田园综合体,把农业的乐趣告诉城市里的人。”他告诉书记,自己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也曾在知名企业西门子工作过5年,“毅然选择当职业农民,就是看好了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听完姚利民的构想,庄木弟主动当起了“老师”,“农村改革的目的,是让大家共同致富,这个理念要加强。”庄木弟说,作为职业农民,要肩负起引领、推动乡村改革的重任,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用现代化的思考、现代化的生活、现代化的生产,带领村民参与改革,推动农村回归自然、自然而然。
对于农村党员家庭,庄木弟也寄予殷切期盼。就在西渡街道五宅村村民金士明家里,庄木弟说,奉贤区正在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约定,其中就要引导广大党员、党员家庭、干部做农村改革的带头人,为村民送先进的理念、先进的做法,推动农村改革大步向前。
一家一户的“小账”,牵动着的是整个农村发展的“大账”。在走访中,庄木弟强调,要通过农村改革,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政府愿做“店小二”,为农民“理财”,让农民得到最大的实惠和收益。
随后,庄木弟又来到了柘林镇,实地调研沧海桑田有关工作情况,并提出具体要求。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