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全上海宁都气炸了!对不起,上海小笼包不接受差评!

2018-10-8 5:00:00发布103次查看
  前两天发现菌刷微博,
无意中看到这样一条!
暴脾气的发现菌第一反应就是——
荒唐!上海小笼能不好吃?!
再翻了翻网络,发现确实有不少外地人,
兴致勃勃吃过之后,草率留下差评:
太平庸、不甜、巨难吃、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吃小笼长大的上海宁怕是要和发现菌一样,
急得蹦起来:不!阔!能!
上海小笼是好吃的东西了!
这种不经过了解就给出的差评,
阿拉一律不!接!受!
对不起!阿拉上海小笼不接受差评!
其实,
为阿拉上海小笼好不好吃而吵架,
已经不止这一次了,
之前还有人将小笼和挤痘痘放一块!
看完简直气炸了好伐,不能忍!!!
对阿拉上海小笼包简直是痴迷!
边吃还边感叹小笼发明者该拿诺贝尔奖!
这才是真真的大实话好伐!
小笼是囡囡的乡愁,是上海人的命!
毫无疑问,小笼是上海第一小吃。它比生煎锅贴都要更温柔。蒸笼盖子一揭,热气四散,就能让人心头一暖。
许多在外地的上海囡囡,日思夜想的就是阿拉上海小笼!回沪第一件事,就是吃上热腾腾的小笼包!
在上海的本地人更是如此,一天不吃浑身难受,小笼阿拉上海人的命!这就来给你科普上海宁认准的小笼!
| 小笼起源 |
小笼分为两种:
面皮不发酵,内馅带有汤汁的“灌汤包”,阿拉称之为“小笼汤包”;
以发酵面粉为面皮,没有汤汁的普通小肉包。
这次要说的小笼主要是小笼汤包,薄中带韧,汤汁浓郁,肉香满盈,卖相端庄
| 小笼吃法|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十六字口诀,道尽了阿拉上海宁的精致和腔调。
先在相对皮薄处开一个小口,用舌头试探汤汁温度,然后慢慢地吸吮汤汁。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举手之间,满是虔诚。
懂经的老客勒还会放入姜丝醋碟中蘸蘸,以勺子托住包子,咬开一角,将汤汁嘬光,再大口吃掉,悠然自得。
小笼好吃,皮子也是很费功夫。正宗的南翔馒头,用不发酵的面粉做皮,开粉要用滚水渌熟,皮才软滑。一个馒头的褶子要求在25到32个之间,端庄秀气。
另一流派是用半发面做皮,历史更悠久,一般一两6个,个子要大一些,缺点是皮容易酥容易破。半发面小笼典型代表是当年的绿杨邨和新镇江酒家。
小笼的肉馅更是讲究,鲜肉一定要当天的新鲜夹心猪后腿肉,剁碎,但不可绞成肉泥,以瘦四肥一的比例为佳。
肉皮冻在馅料中的比例更要精确。少则汤汁不足,多则汤汁油腻,覆盖了猪肉和蟹粉的鲜味。
一屉小笼,让寻常日子闪闪发光
阿拉吃小笼可是认真的!
所以,上海宁有三大忌讳
坚决不允许有人说小笼包不好吃!
坚决不允许质疑阿拉小笼不好吃!
坚不允许用稀奇古怪的方式吃小笼!
那绝逼是对小笼包的不尊重!
无非就是没吃到正宗的!
欢迎将这篇文章收藏扩散,
让那些说小笼不好吃的人都见识一下,
什么叫做正宗的上海小笼!
珊珊小笼
平民小笼馆,上海宁最长情的陪伴
珊珊小笼从80年代就开始陪伴上海人,因店主名叫周珊珊而得名,到现在也算“中年”字号了。
这家街头最寻常不过的小笼馆,被吃货们评为“上海人民最爱戴的小笼馆”!这里的小笼像极了上海宁,精致,端庄,不吆喝,不追逐,该有的腔调一样都不少!
小笼遵循最传统的包法——不用擀面杖,只需在案台上撒点油,面剂子放上去用掌心按平即可。上海人称这样的面皮叫“油台面”,一按一压,匀称得很。
一只只小笼形如荸荠,圆圆滚滚,无敌可爱。包好之后直接上锅蒸,雾气朦胧,7-8分钟就可以上桌。
南翔小笼一屉共6个,蒸熟后皮子透亮,精神十足!隐隐约约还能看到里面的肉馅和汤汁。
夹起一只,沉甸甸晃悠悠,隔着筷子都能感受到轻纱一样的皮子里荡漾着的鲜美汤汁。
肉馅皮冻比例恰到好处,冷却之后还可以夹起来嚼着吃,满满的胶质,十足的弹性,胜过一切面膜!
地址:多家门店
人均:19元
莱莱小笼
蟹粉小笼每天要用掉200多斤活蟹
毫不夸张地说,莱莱小笼就是发现菌心目中最理想的小笼馆,店内干净,一尘不染,桌面锃亮,所有女店员都戴着发套,细节之处全是用心。
小笼的相貌特别端庄,基本都在15-18道褶,如果把汤汁和馅料分开吃,就会发现汤是甜的,馅是咸的,整只吃下,甜味和咸味柔和而平衡。
小笼味鲜美,关键在于食材新鲜。“每天一早就要忙着拆蟹,用掉的蟹可以堆成一座小山。”老板说,每天做小笼要用掉200斤活蟹。
发现菌参观了一圈蟹房,满眼金黄,足足6盆!空气里久久飘荡着霸道的蟹香,闻着简直迷醉!
佳佳汤包
黄河路上排队30年的人气明星
佳家汤包在小笼界人气数一数二!从1986年开店至今,获赞无数!一年四季,刮风下雨,永远在排队!门口永远都堵得水泄不通……
进门口就是透明的厨房,揪面剂子、擀面皮、包包子……四五个人,所有的工作重心都在小笼!
包小笼现场更是剑拔弩张,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整个画面充斥着盛气凌人的气场!
现点现包现蒸现吃,小笼个个都端庄得很,灵巧可爱,身材也是“傲人挺拔”,隐约还能看到里面的汤汁和蟹黄。
但每一只小笼都格外争气,汁水盈盈却不易夹破。让人不得不感叹:这才是一只汤包最完美的样子!
直到小心翼翼咬开的那一瞬间,汤汁喷涌乍泄,奔流不息,一发不可收拾,饥渴的味蕾只管尽情享受鲜甜滚烫汤汁的轮番轰炸。
屋有鲜汤包
绝无分店,上海小笼的最高水准
屋有鲜远在沈杜公路召稼楼,实实在在的郊区,但执着的食客不远千里也要赶来,只为吃上鼎鼎大名的蟹粉汤包。
入口处老师傅两只手一刻也不停,一只热气腾腾的大闸蟹没多久,就分门别类变成了蟹黄,蟹膏,蟹腿肉,蟹钳肉。现拆的蟹壳叠得老高,像一座小山。
另一旁阿姨们也没闲着,蟹粉小笼现包现蒸,设在明处的操作台,简直是最好的招牌。
本地阿姨软糯的乡音让人倍感亲切,弟弟妹妹地叫着,若是第一次到访,还会热情地教你吃汤包法则。
蟹粉的鲜美,猪肉的丰腴,混合着嫩姜的微微辛辣和香醋的甘冽,伴着温热的汤汁,一股脑从嘴唇而起,流过咽喉,自食道而下,冲入肚肠,浩浩荡荡,将身体唤醒。
蟹粉汤包几乎没有任何腥气,咬开一个小口,汤汁附着了叫人满足的油脂,先是一击“重锤”,随即混沌分开,力道十足的面皮将馅料顺势裹住,痛快!
主理人陈丽娜老师出身绿波廊,是国家一级点心师,曾外派至大阪做过南翔馒头店的中方技术指导。归国后,潜心将旅日时的所见所闻,学以致用。许多人都说,这是上海蟹粉汤包的最高水准,在连锁店盛行的当下,却还是坚持只此一家,绝无分店!
富春小笼
皮薄肉满汤汁多,阿拉深爱上海的理由
愚园路上的富春小笼,至今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今年夏天重新装修回归,焕然一新, 是老底子上海宁最爱打卡的地标。
这里从早上6点开门,一直营业到深夜,基本上每时每刻都有顾客盈门,被称为是上海人的“深夜食堂”。
来者基本都会点上一屉小笼一份炸猪排,上海腔调覅太浓哦。现包现蒸的小笼,端上桌热气腾腾!个个馅足褶多,一笼下肚,也是满血复活!
小笼整齐地码在笼屉中,玲珑小巧,皮子透亮!这才是上海老底子该有的精致!怒甩网红十几条街!
相比别家,富春的小笼比较大只,肉馅扎实,肉质饱满,汤汁丰富,鲜甜而带胶质!嗲的来!
土著发现菌从小生长在上海,
不允许小笼包受到一点抹黑,
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怒怼伊拉!
阿拉上海小笼哪是网上说的那般!
南翔馒头店 | 上海古猗园|老盛昌
德兴馆|麟笼坊|龙袍蟹黄|万寿斋
德笼馆|又一村|绿波廊 ……
从名店老字号,到普通的网红小笼馆,
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都是上海的骄傲!
这就是阿拉深爱上海的理由!
如果你身边还有人说上海小笼不好吃,
欢迎把这篇文章怒甩给他!
所有对小笼的差评,阿拉一律不接受!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