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以为到了欧洲 原来是在长宁

2018-10-8 9:36:46发布79次查看
  张爱玲曾在小说《半生缘》里这样描述:“有人发了财,就到虹桥路上买地盖别墅。”
如今虹桥路两旁散落着风格迥异、异国风情的欧式别墅,大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达官显贵或外籍地产商人建造的。
秋高气爽的日子,不妨来虹桥路看看优秀历史建筑,每一块门牌背后都是一段传奇。
罗别根花园:命运波折的百年上海第一花园
当你沿着哈密路左转进入虹桥路,路旁绿树掩映,你的眼前会突然显现一幢小洋房,这便是罗别根花园。
它是经典的英国乡村别墅,在大片隐隐绿草的衬托之下,宛如走入了一幅立体的油画,无愧于“百年上海第一花园”的名号。
如此与世无争的罗别根花园,命运却颇多波折。
作为地产大亨沙逊位于程家桥的私人别墅——罗别根花园,在其诞生之初,因为外国人不得在上海租界以外拥有土地权,因此由沙逊洋行以“大中实业公司”的名义购置。
精打细算的沙逊大约没有听过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福兮祸所依”。1930年的他一定不会预料到,自己略施小计所钻的空档里,正埋藏着日后罗别根花园颠沛命运的因果之关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沙逊的全部财产归日伪所有,罗别根花园亦被侵占。因日伪急需用钱,便将租界外的这份财产卖给了一个叫做赵志模的人,而后者又将其转卖给了金兆海,金又将它转手给了寅丰毛纺织公司。
等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沙逊回到上海,逐步收回他被日军接管的财产。为了重新夺回罗别根花园,沙逊大费周章地打通了诸多关节,想要让国民政府苏、浙、皖敌产处理局将花园判归沙逊。这就是沙逊洋行与寅丰公司著名的“敌产诉讼”官司。最终,因法律规定外国人在郊区的土地一律无偿收回国有,再加上上海宣告解放,不可一世的“跷脚沙逊”只得悻悻作罢。
1956年,寅丰公司老板居家迁往香港,罗别根花园遂归上海纺织局所有,长期作为纺织系统的疗养院。上世纪九十年代,纺织局又将该别墅租给了海南置地集团上海总部,就此开启了这座花园别墅的又一页历史篇章。
沙逊别墅:一座伊甸园撬动一个上海滩,和罗别根花园一样,沙逊别墅在设计上也有着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风格。
屋顶为红瓦陡坡,用黄色或白色粉墙,加上周围一片的绿荫绿草,红、黄、绿三种田野的主要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格外清新明朗的感觉。
当年建造这幢别墅时,沙逊还不惜工本,从英国进口橡木和其他建造材料。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维克多·沙逊是上海滩最大的房地产商。上海人称其为“跷脚沙逊”,因为一战期间他曾参加英国皇家空军,在一次飞行训练中左脚负伤致残。沙逊靠着鸦片和银行贸易,迅速聚敛钱财,成为上海滩首富,很快便造起了沙逊大厦、汉弥尔登大厦等十几幢高楼。
1930年,沙逊在程家桥一带购得104亩土地,兴建起了两处别墅。一座是现在虹桥路2409号的原龙柏饭店一号楼,当时叫“沙逊别墅”,又称“伊甸园”。另一处是虹桥路2310号的罗别根花园,因为它所靠近的哈密路从前叫“罗别根路”,别墅由此得名。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