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临港为你而亮”。就在刚刚,暮色笼罩中的临港“西大门”,一幢幢大楼灯光依次点亮。
这样一个特殊的亮灯仪式,正是“未来之城”临港为欢庆第5所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的正式启用而专门举办的。从今天开始,上电的万余名师生将在这个被誉为“智慧象牙塔”的绿色校园里,开启属于自己的2018新学年。
至此,临港已集齐了5所大学,“两海两电一桥”的高校新格局正式形成。
上电临港校区有什么特色?她独一无二的“绿色智慧”,又将为师生带来怎样与众不同的体验?小布独家探校,为你带来新鲜报告。
新校园:新生满意老生惊喜
9月26日一大早,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便变热闹了起来,2600多名新生在家长亲友的陪伴下前来报到。典雅灰为主色调的校园里,走几步就能遇到拖着行李箱欢乐合影的一家三口,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听到各种方言表达的同一份喜悦:“校园太漂亮了,很大、很好,很满意!”
上海电力学院临港新校区正门口,成为师生竞相留影的“临港新景点”
通体红色的学生活动中心,成为典雅灰校园里的点睛之笔
贴心的迎新服务
这个“很大很好”的校园,也是上海电力学院67年校史上体量最大的校区。
它位于沪城环路、玉柏路、塘下公路、花柏路合围区域,处于临港“西大门”,毗邻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电机学院。经过5年的设计建设,规划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总投资25.1亿元的一、二期校园建设已完工,在这个秋季向1万多名师生敞开了怀抱。
校园最高建筑:图文信息中心
男生宿舍楼一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生包翊辰正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寝室。“学校在地铁站出口设置的摆渡车非常人性化,校园比我想象的更漂亮。”小包是上海人,他在高考报名前就知道电力学院会从惠南镇搬到临港,拿到录取通知后,更对新校园充满了期待。而今日初见,他们全家都觉得很满意。
新生报到整理宿舍
宿舍楼都装有空调
新生接待处人头攒动,一位长发女生抱着“第一代上电临港人”的卡通牌笑得很开心。她笑言自己今年该读大二了,但因为搬到了新校园,一切如新,她又体验了一把大学新生报到的感觉,“食堂、跑道、活动中心,都有惊喜!”
上电喜迁新址,在校学生自称“第一代上电临港人”
校图书馆一景
很有艺术气质的餐厅
操场绿草如茵
新气象:智慧校园主打绿色
在临港高校“五兄弟”中,上海电力学院的占地面积不是最大的,楼也不是最多的,但要论“绿色指数”,它定是当仁不让独占鳌头的。这是因为,国内只有3所以“电”为名的高校,上电就是其中之一,从立项到设计到建设,新校区的建设目标始终如一:打造“智能、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校园。
制图
徜徉在校园里,若你抬头望一眼,便能依稀看到楼顶浅蓝色的光伏板。没错,这正是上电临港校区最独特的一道风景:29幢楼的屋顶,都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采光面积约2万平方米。
29幢楼顶都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上电人自豪地说:新校区里的每6度电,就有1度电来自新能源!
原来,上电临港小区拥有的“风光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系统,是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也是全国高等院校中唯一的校园示范项目。
它的技术含量相当高!包含2mw光伏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充电桩相结合,在校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张新能源微电网,与城市电网并网运行。
制图
与此同时,上电还开发建设了校区的能源与管理系统,制定规划整套能效管理系统,令整个园区的能源使用,做到“无死角、全方位”的采集与监控,并与微电网中各种新能源建立智能化调度。
因此,上电新校区的能耗将比一般校园节约25%,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大型实验室,是热能、电能同时供应的综合能源服务的全新尝试。
上电临港新校区俯瞰图
除了建筑会“发电”,上电新校区的很多设施都令人耳目一新——
5个“特殊车棚”,棚顶都是光伏的,可直接以直流电方式为停在棚内的电动车充电;
5个智慧路灯,除了提供照明,还集成了监控、充电桩、紧急报警等多重功能;
校园热水系统供应也不再是烧锅炉,而是由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组成的“黄金组合”,兼顾了效能与环保。
学生宿舍区的花园灌溉,用的不是自来水、而是雨水,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生态校园”。……
绿色节能的智慧校园
如此种种,上电新校区可谓高大上,其能源设施基本都是最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有的还具有超前性。
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表示,上电临港新校区占地总面积达96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模式,目前一、二期规划已完成。上电是国家能源电力行业高端人才的成长基地,新校区的智慧校园将为师生的教研活动,提供体量巨大、形式多样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