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续写提升浦东新区道路管理养护水平的新篇章

2018-9-27 9:18:11发布115次查看

新区环保市容局开展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大调研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批示精神,区环保市容局按照“畅通主导、服务需求、安全至上、创新引领”的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大调研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查找问题,分析梳理现状,研究对策措施,努力实现城乡道路管理全覆盖的目标,调研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基本情况
  设施量状况:截至2017年底,新区农村公路总里程2130.42公里。公路技术状况良好,县道、乡道、村道技术状况指数(mqi)为92.42、85.64、85.01,优良路率98.13%、79.36%、78.65%;一、二类桥1154座,占乡村公路桥梁总量的94.5%,无危桥。
  建农村公路:2014年总投资超过70亿元,在全市率先完成经济相对薄弱村村内道路和农村危桥的改造。2017—2018年,共安排县道建设项目13项,公路里程45.82公里,计划总投资105.77亿元。
  村村通公交:全区共有公交线路445条,主要有浦交公司(杨高、金高、上南和南汇四大公司)和浦西巴士集团的巴士四公司等运营单位。其中,浦交公司承担了新区主要公交的出行运营任务,车辆4220辆,载客量160万乘次/日,行驶里程73万公里/日。2013年,浦东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公交,覆盖率100%,做到城乡公交覆盖一体化,村镇的公交站点服务半径在500米至800米之间,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村镇市民的日常出行。
  二、管理现状
  保障资金:区农村公路纳入交通部设施量年报,落实1.6亿元养护经费(主要来自燃油税和新区财政),用于日常基本养护和50%的大中修补贴。
  各镇实施大中修项目,可根据本镇实际情况配套50%资金。对于其他农村道路,半数左右的镇在镇财政预算中列有管理养护和维修资金,其他镇列数量有限的维修资金,个别镇仅列应急资金,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和投诉举报处置。从全区来看,资金压力南部地区明显高于北部地区。
  管理机构:自浦东新区建区以来,根据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分阶段对农村公路建管体制进行改革。自1998年起,农村公路的新建及公交运营由新区建交委负责,路政执法由新区城管执法局负责,日常养护管理由新区环保局负责。2010年进一步深化改革,将农村公路管养责任调整到局公路署负责,通过招投标选择养护企业实施。每镇按照体改要求组建农村公路管理站,各镇道路管理机构差异较大,涉及规建办、农办、城镇运营办、长效管理办公室、公路站、农业服务公司、环卫所、项目办等等。
  运行模式:一是同一镇不同道路管理主体和行业管理主体选择同一作业队伍;二是不同道路管理主体选择不同作业队伍或同一道路类型有多个管理队伍;三是托底式管理。经济薄弱镇对农村公路和纳入长效管理机制的村庄道路之外的道路,仅在突发情况发生后由镇里组织应急作业,一般交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企业处置,经费往往不能及时解决,甚至有农村公路养护企业无偿承担。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道路发展建设不均衡。由于各区域、各镇经济状况不同,农村道路发展极不平衡,重建轻管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表现在农村道路责任体系多元、职责不清、界限不明;养护质量和标准参差不齐,镇与镇、村与村之间差异较大。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有待提升。调研发现区大部分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依旧停留在大建设时期(2003—2009年)。目前,存在的技术标准低,路面窄、负载重的农村公路,时常出现“常坏常修”现象,已不适应区农村发展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一是要建立规范的道路管理机制。建议在区级层面成立农村道路城乡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依法治路总要求,明确管理机构职能和公路管理主体,逐步完善镇级农村道路管理机构及管理议事机制,理顺现有公路站及镇级管理部门职责。同时,加强路政执法力度,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二是要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农村道路的管养资金需区级财力全额保障,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建议实行差异性补贴政策。日常养护标准采用“温饱型”模式,使道路得到基本管养,有需要的镇自行追加投入,提高标准,加快农村公路重建改造速度;大中修模式采用差异化补贴政策,扶持薄弱镇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拓宽融资渠道。
  三是要落实主体分级责任。对于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养护企业及群众参与。对于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加大农村公路应急和安防资金的投入,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
  (供稿: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