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主办、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上海市中学生“微论文”竞赛中,我校共有7组同学积极报名参与,在吴笛和施洪昌老师指导下,他们自选课题、暑假查找资料、进馆考察,冒着炎热和酷暑,完成课题。经过评委会初评、再经市组织专家严格评审,最终我校有4组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1组(全市共30篇,其中文科类仅5篇)、二等奖1组(全市共63篇)、三等奖2组(全市共181篇)。在这场百余所中学参与、1200多篇论文、5000多人参赛的重量级竞赛中,能够脱颖而出已实属不易,而这一届竞赛,我大延安在继去年获得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的成绩上,再获突破,赢得一等奖,可谓大有斩获。以下为获奖同学信息:
同时,延安中学还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作为一等奖的论文,廖翰音、王子依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漫谈青铜器纹饰》还获得发表在上海教育出版社《“文化根、民族魂、中国梦”》一书的第一篇的殊荣。
作为教师代表,延安中学吴笛老师代表延安中学和全体指导老师上台作了《从“走近博物馆”到“走进博物馆”》的主题演讲。介绍了延安中学历史学社在社团活动和指导学生进行历史学术研究的一些经验。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我们相信:历史学科和历史学社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开设更优质的文博类课程、进行更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在未来的上海市微论文竞赛中获得更多佳绩。
2018年5月25日
史地组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