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虫蛀、发霉的古书画,经装裱师费永明之手“化腐朽为神奇”。上海图书馆展出的“妙造自然——费永明扬帮古书画修复艺术展”展出他多年来在装裱、修复、研究古书画及收藏方面所取得的多项成果,充分展现了海上扬帮装裱技艺的魅力。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帮装裱始于明代中晚期的扬州。扬帮装裱历来以“仿古装池”为显著特点,擅长揭裱古画,其最核心的本领就是修旧如旧,不管古代旧字画多么破碎不堪,一经扬帮装裱,顿时起死回生,天衣无缝。上海的书画装裱以苏、扬两帮为主,规模较大,本帮、广帮等装裱帮派也间杂其中,涌现出一批装裱业的名家高手,尤以扬帮最为著名。 1997年,费永明拜师严桂荣,成为扬帮装裱艺术的嫡传弟子。严桂荣是沪上扬帮装裱名师。费永明一直牢记师父的教导:做个好的扬帮装裱师,其实只须记住两个字:老实!“这两个字先拆开来讲,‘老’字,是指我们吃饭的装裱手艺一定要好好学习、深刻领悟,才能学得过硬的本领在手;‘实’就是做事须踏实。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以工序论,一幅画至少须十几道,绝不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在装裱师手里出了纰漏,书画的寿命就要大打折扣,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再把‘老’‘实’两个字合起来,就是‘老实’,是指为人的品格,即待客要诚实,不做鸡鸣狗盗之事。特别是讲究‘仿古装池’的扬帮装裱师,更应该洁身自好。” 此次展览呈现了经费永明之手修复的部分书法和绘画作品。有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宋《查元方书丁氏像赞》、明末清初《各家书法八页》等。其中,唐代《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一卷的修复,原经卷纸有大面积的缺损,其修复“纸必补处莫分”堪称一绝,观者无不称奇。此外,展览还展示了一批稀见古纸,包括诸多历代书画装裱的专用纸,以及古人所用的彩笺。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张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