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采用全民参与的创新垃圾分类机制
2018-9-18 11:12:32发布108次查看
9月11日,区长华源赴南桥镇民旺苑一居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接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直通990“垃圾分类听民声——区长对话居民大型访谈节目”采访,围绕奉贤垃圾分类的做法和成效,与广大居民、志愿者代表和网民互动交流,以此提高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意识,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水平。
多方位推进垃圾分类
“奉贤垃圾分类工作做得究竟怎么样呢?”主持人开篇就抛出了敏感话题。“垃圾分类是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奉贤一直把发动更广泛的老百姓,包括社会各方面参与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华源表示,近年来,奉贤重点在区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中心设立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欢迎老百姓参观、了解垃圾全过程无害化处置。同时,通过媒体宣传和阵地宣传,组织志愿者宣讲等方式,让垃圾分类进楼组、进宅基、进单位。
“垃圾分类如何去完成目标?”对此,华源表示,目前奉贤垃圾分类要通过组织、制度及政策保障,通过三年时间实现“三个100%”“两个完成”,即单位垃圾强制分类100%、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创建100%、“绿色账户”居住区、农村覆盖率等达到100%,完成“两网融合”建设,完成全程分类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全力打造完善具有奉贤特色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创新分类机制显成效
“什么是‘桶长制’?这些分类工作做得怎么样?”面对现场市民的提问,
华源也一一作答,农村的两次四分法、“桶长制”是奉贤垃圾分类推行的特色,从去年9月开始,奉贤开始推广“三级桶长”,“一级桶长”为村委班子成员和条线干部,“二级桶长”为责任区的党员和志愿者,“三级桶长”为垃圾收运保洁员、分拣员。现在,“桶长制”在全区农村全面推广,根据第三方实效测评与去年同期相比,农户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到了99%,垃圾正确投放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达到了85%。
“什么是‘两网融合’?”华源表示,今年奉贤已经出台了《关于奉贤区加快推进“两网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计划建设回收服务网点384个,回收中转站9个,集散场1个。通过“两网融合”分类法,截至目前已建回收服务点54个,中转站4个,回收各类废旧物质4800吨,回收利用率达到25%。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