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天,天太热懒得出门买菜
家门口附近没有菜市场
上班太忙,回家的时候菜场都关门了
买菜成了很多人的一桩难事
今年以来,华阳路街道在深入居民区开展大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们更加希望能够方便地买到新鲜优质的蔬菜水果。
华阳路街道所辖2.04平方公里范围内,现有2个菜场,一个是位于武夷路的美加乐菜场,一个是位于 长宁支路的美天长支菜场。随着市容顽症整治的推进,街道协调相关部门在万航渡路设立疏导点,引导商贩有序经营,方便周边居民买菜,但是老百姓“买菜难”的呼声依然强烈。
向居民开启服务
为了弥补菜场网点缺口,华阳路街道积极研究部署,对接区商务委,大力推进智慧微菜场建设,通过“互联网菜篮子”的新模式,在居民区设立取菜柜,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缓解居民买菜不便的问题。经需求排摸、实地考察,街道在原有绿地豪生、鸿凯湾、兆丰别墅4处微菜场的基础上,增设3个点位,把新鲜优质的蔬菜送到居民“家门口”。
什么是“智慧微菜场”?
据悉,“智慧微菜场”是“菜篮子工程”建设向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延伸,也是201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
“智慧微菜场”是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消费模式,目前主要采用自动售菜机、网订柜取的方式,市民可以通过官网、手机app、微信等多种途径享受生鲜订购服务。
“智慧微菜场”是怎样解决居民买菜“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的呢?其实这还有赖于现今大数据及高效的物流配送机制的支持。客户网上下单后,企业在基地进行集中采购,之后再进行集约化配送,最后再由客户端向市民发送信息,客户自助取菜。
确实方便,但菜品有保证吗?
“智慧微菜场”有3类不同菜柜,
分别为冷藏·常温·冰冻
对应不同储存条件的农贸商品
小编了解到,智慧微菜场可提供新鲜蔬菜、水果、各种肉类等12大品类的商品,在保障居民品质生活的同时,还有亲民便民、方便快捷、全程可控、全程溯源、供应稳定等优势。
工作人员向小编介绍,贴有蓝色标识的为零下18度的冷冻柜,适用于存放冷鲜禽、冰淇淋等冷冻食材;绿色标识的是0至8度的冷藏保鲜柜,蔬菜、豆制品等菜品都存放于此;外表涂有橙色标签的为常温柜,适用于存放大米、调料等对温度要求不高的商品。
商家根据消费者的订单,将产品配送到居民所在小区设立的自提柜后,小区居民可以在三天内任意时间取货。家门口取材省时省力,供应商直接对接居民,成本低、损耗少,惠民益农两不误。
“智能微菜场”建宁小区站点,工作人员向居民展示农贸产品包装介绍配送等信息,这让居民们感觉十分放心
社区智慧微菜场所售肉类、蔬菜等菜品应用肉菜二维码追溯新技术,将产地、配送、零售等信息形成完整信息追溯链条,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方便消费者查询。
跟互联网有关的它对老年人“友好”吗?
在街道的积极协调下,运营方食行生鲜对每个点位,均派专人进小区开展为期5天的现场教学,从下载软件到下单,再到菜柜取菜,手把手地教,一步都不落下。同时,现场设摊开展菜品展示,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菜品的品类和质量,让居民们能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华苑小区居民——85岁高龄的吴阿婆早早来到小区内的“智慧微菜场”活动摊位,在工作人员及居委会干部的指导下,不一会儿她就注册成为会员,立马进行了第一笔下单。工作人员告诉小编:“上海的老伙伴们接受新生事物的程度非常高,愿意尝试,也掌握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