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亭林镇松隐居民区“开心开文家”迎来了邻近的7位小伙伴和他们的父母,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蔬菜变戏法”的活动。在亭林幼儿园一名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逐一认识新鲜采摘的蔬菜,并用蔬菜汁作画。
“开心开文家”是亭林镇众多区域家庭小基地中的一个,名字取自家里的小主人柳开文。柳开文从小在松江上幼儿园,此前每逢节假日回家,都是自己看电视、玩游戏,自从家里成为了区域家庭小基地,开文的朋友越来越多,性格也比之前开朗许多。“在一次的小基地活动上,他用矿泉水瓶做了一个坦克玩具,很喜欢,现在还留着。”母亲王慧娟说。
“欢迎来我家”区域家庭小基地项目自2013年起开展,是亭林镇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解决农村同龄孩子缺少玩伴、缺少参与素质教育机会的问题,“区域家庭小基地”根据农村邻近埭的幼儿家庭分布情况,划分成若干个家庭聚集区,每个聚集区选择一个或几个家庭作为固定活动基地,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活动。
五年来,亭林镇21个村居共组建24个基地,一年活动近150次,吸引和鼓励大量农村家庭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开展各类活动,把“课堂”带进村里、深入家中。“有了这样一个平台之后,小朋友和同伴、家长之间的互动变多了,同时对小朋友兴趣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帮助。”亭林幼儿园教师顾玲丽说。
据了解,区域家庭小基地项目整合了学校、妇联、专家团队、家长等各方资源,每个小基地配备包括家长、村居妇联主席、幼儿园指导教师在内的5名志愿者。内容由“做一做”“用一用”“尝一尝”等亲子互动和家长沙龙两个环节组成,主要以各种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为契机,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农村自然物编织儿时记忆。小基地活动将“文明习俗、忠孝礼仪、邻里和谐”的传统家风、乡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有机融入于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区妇联副主席丁叶红告诉记者,因为我区农村散居儿童较多,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开展农村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就是要把农村的乡土资源整合起来,把家庭课堂开放出来,吸纳周边儿童一同参与,把家庭教育的受益面进一步扩大。
自探索实践以来,区域家庭小基地以村居为单位,逐步形成覆盖全镇的农村家庭教育“10分钟辐射圈”,得到当地家庭广泛参与和认可。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后,依然对区域家庭小基地的活动念念不忘。为此,亭林镇又整合幼儿园、小学、初中共六所学校资源,建立亭林地区家庭教育指导联合体,去年浩光村率先开设项目教学点,探索“幼小衔接”“小初衔接”阶段家庭教育指导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