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益爱长宁”——长宁区第九届公益伙伴日主会场活动在来福士广场启动。
本次公益伙伴日活动由长宁区民政局、长宁区社会团体管理局和周家桥街道办事处主办,主会场活动围绕公益主题,采用“政府支持、园区搭台、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运作模式,吸引更多群体、经济体参与,感受快乐公益理念,弘扬正能量。既是对长宁社会组织公益成效的展示,也是对未来公益之路的畅想展望。
市民政局副局长周新萍、长宁区副区长洛珠南杰与长宁区民政局、周家桥街道相关领导参加了活动。活动中,周新萍与洛珠南杰共同点亮了长宁区公益地图,这张包含了长宁区建成的公益基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信息的地图,也成为长宁公益人弘扬公益理念、公益精神,传播正能量的一个标志。
据了解,2017年,长宁区已成功建成100家公益基地,2018年长宁区公益基地创建工作继续前行,拟新建200家公益基地。以此为契机,此次活动授予新华路街道俞静居民区社群工作室公益基地、江苏街道颐家公益服务基地、华阳街道上海市水分子公益基金会公益服务基地“2018年度长宁区十佳公益基地”称号;授予新华路街道“老洋房、新风貌”、江苏路街道心桥馨园——自治家园营造、华阳路街道社区自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周家桥街道老公房加装电梯等十个项目 “2018年度长宁区十佳公益创投项目”称号。
上海小梨园文化交流中心、上海音乐学院与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带来的精彩文艺表演深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外场活动中,还为市民们带来了公益游戏闯关、vr观影、垃圾分类介绍、文明养宠话题互动、公益飞镖、合影朋友圈等精彩活动。40个公益展板前,市民们也纷纷驻足,了解长宁不同层面的公益成果。
据了解,目前,长宁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710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11.7个;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现了全覆盖,6个街道申报成立社区基金会。创建公益基地178家,注册志愿服务团队824个,在线志愿者总数已超14.7万人。全区社会组织累计开展公益活动项目1387个,开展公益活动6.4万次,社会公益事业得以持续发展,城区公益氛围日益浓厚。这些公益数据体现了长宁的温度,也折射出长宁在制度环境、平台搭建和项目运作方面的“内功修为”。为优化制度环境,去年,长宁制定了《关于本区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建立扶持资金和公益创投两重保障,完善了社区基金会、区街两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推荐目录三项机制。
今年,长宁区还通过编制发布“社会组织登记办理一本通”和“社会组织重点政策一本通”,加强了政策推送力度。为拓展平台建设,长宁还通过优化“1+10+x”载体,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并在全市范围率先开展了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化、实体化、专业化运作,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打造成党委、政府联系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的桥梁纽带。而长宁区“社区公益创投”则侧重为初创型和中小型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种子资金”,启动两年来,已提炼并实施了79个项目,投入资金450万元,拓展了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