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剧院外观
建成于1998年的上海大剧院,坐落于市中心人民广场,是观赏各类演出的重要场所。日前,它迎来20周岁生日。20年来,这里上演过不计其数的精彩,留下不少动人的故事。未来3年,上海大剧院将与阿里巴巴文娱集团共建“未来剧院”,“无纸化”看戏不再是梦。
20年来里程碑演出不计其数
20年前,中央芭蕾舞团的《天鹅湖》成为上海大剧院的开幕演出。据悉,当时曾做过市场调查,上海市民心目中最想在大剧院看到的演出,芭蕾舞排在第一位。
在建造之初,上海大剧院的主要演出类别就定位成“歌剧、芭蕾、交响乐”。建成开幕演出季长达数月,名家名团云集,其中就包括威尔第歌剧《阿依达》。140多年前,为庆祝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歌剧《阿依达》应运而生。此后,世界上大部分歌剧院落成后都会上演该剧以示庆典。而《阿依达》在大剧院的演出还有另一层考量:歌剧是大型剧院的试金石,一个大型剧院能不能很好地运营,要靠歌剧这样对舞美、音响、表演都有很高要求的综合性艺术表演进行检验。次年,上海大剧院紧接着上演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由于大剧院舞台广阔,德国莱茵歌剧院的布景无法与之匹配,还特意向意大利威尼斯歌剧院借来更宏伟的“大船”道具来“应景”,上海大剧院的规模可见一斑。
“看歌剧到大剧院”已成为一种惯例。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大剧院还是国内唯一上演世界“三大男高音”大满贯的演出场所。1998年9月,卡雷拉斯率先来沪登台,对大剧院的硬件软件高度认可,留下良好的口碑。2001年1月与12月,多明戈、帕瓦罗蒂先后来到上海大剧院。多明戈演出时因突发感冒影响发挥,high c 高音没有达到,他难过地表示:“我对上海观众有亏欠。”时隔一年,多明戈再临大剧院演出弥补遗憾,上海观众也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欢呼。
2002年,大剧院首开先河,上演原版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是该演出英文版的亚洲首演。连演21场的盛况轰动一时。之后,大剧院陆续引进了《猫》《音乐之声》《剧院魅影》《狮子王》《妈妈咪呀!》《发胶星梦》《歌舞青春》等多部世界经典原版音乐剧,同时也是这些剧目的中国首演。除原版引进,大剧院更首演了《猫》和《妈妈咪呀!》的中文版。音乐剧在观众中从“零”开始,逐渐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观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上海大剧院接连引进音乐剧,直接推动了上海音乐学院新建立音乐剧系,更促成了以音乐剧表演为主体的上海文化广场的投建。
率先成立艺术教育部
上海大剧院每年都会特派相关人员到全球的大剧院考察,他们发现很多国际剧院里都有孩子们在认真听讲解,原来那是各个剧院的艺术教育课。学习了海外的经验,大剧院也开始做艺术普及教育事业。2006年,上海大剧院在国内首创以剧院为平台的公众艺术教育品牌“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推出公益性质的经典艺术普及赏析会,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之后,上海大剧院创建了“相约大剧院——名团名剧名曲”公益演出品牌,和艺术中心旗下院团合作,以“国际性剧场、经典性作品、公益性票价”的品牌定位和运作方式,体现上海作为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在城市公益艺术教育方面的新探索、新进展和新特点。相关负责人表示,“相约大剧院”以80元的低廉票价服务于社会,经过多年运作,在广大市民、学生观众和青年艺术从业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自2013-2014演出季开始,“相约大剧院”改版为“走进大剧院”,并着力扩大其影响力和覆盖面,主推音乐、芭蕾、歌剧、戏剧、艺术活动五大艺术教育内容。全新的“走进大剧院”系列演出不仅保留了原“相约大剧院”的传统,联合旗下院团和诸多本地优秀文艺院团,以公益票价向市民展演其经典保留剧目;更是另辟蹊径,尝试与外界品牌合作,策划了一系列由国际知名的院团和艺术家担当演出的公益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极高的保证。
上海大剧院的艺术教育活动在2014年剧院大修后也全面“升级”,在板块上做出更清晰的划分,包括有“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sgt arts class”(讲座及工作坊)、“走进大剧院sgt access”(公益演出)、“大剧院文艺范sgt plus里”(主题艺术体验活动),并推出“春夏秋冬”四季主题剧院开放日,力求让艺术融入更多人的生活。
如今,上海大剧院每年推出各类艺术教育活动约170场,吸引观众约5万人次。
“未来剧院”引领剧院转型升级
作为国内建成的首家国际性高等级综合剧院,上海大剧院通过20年成功运营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管理优势,如今也开始向前沿科技与前沿理念靠近,思考“未来剧院”能为观众、艺术家以及演艺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日前,上海大剧院与阿里巴巴文娱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在剧院运营管理、智慧场馆建设、跨界营销等剧院信息化领域达成战略合作,推出融合了future(未来)、live(现场)、ecology(生态)为主题的“f.l.y”计划。未来双方将通过推进剧院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共同引领剧院行业的转型升级,合力建设面向未来的专业化现场演艺生态系统,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及“亚洲演艺之都”建设。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这样阐释她设想的未来剧院:“观众早上起来,突然发现晚上有时间看戏,手机根据他平时的喜好推送合适的演出信息。选择其中一场,手机还能帮他选好座位,停车位也在剧院预留好了。进了剧院,他通过手机上的电子节目册就可以了解节目内容,还可以获得幕后花絮的推送。到了演出现场,他扫码就可以完成验票手续。如果没吃晚饭,他还可以用手机在剧院餐厅里订餐,或在休息时要一杯咖啡……”张笑丁认为,如果观众能用这样一种方式看演出,会很乐意在现场接受艺术熏陶,又不打乱生活的节奏。
根据战略合作框架,上海大剧院与阿里巴巴文娱集团在未来三年,将以提升剧院服务能级为目标,建设和发展文娱行业中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并在上海大剧院建成国内首个“智慧剧院体验馆”,将把电子票无纸化、智能ai服务、数据服务等在上海大剧院率先试验、率先落地;逐步建立从创意构思、产品设计、开发落实到展示推广的完整演艺信息化产业孵化链。
双方还将在剧院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打造现代化的智能场馆,服务于剧院精细化管理,实现剧院间的资源共享和商务共赢。每年共同发布演艺行业大数据报告,建立大数据分析及应用中心,并将数据分析成果向行业内推广,并结合各自平台优势,探索演艺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孕育剧院行业的新生态体系,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