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多,竖新镇仙桥村垃圾分类指导员周汉忠和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每天他都会比村里的垃圾收集员提前些赶到村民家门口,为的就是能够早点查看村民垃圾分类情况,并对分类情况不佳的村民进行指导。 自从承担垃圾分类指导工作以来,不论刮风下雨,周汉忠总是骑着他的电瓶车穿梭在村间小道上,利用每天早上、傍晚,村民在家的时间挨家挨户指导垃圾分类。值得欣慰的是,周汉忠的努力被村民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仙桥村共有700多户人家,起初,周汉忠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兜上一圈要花去3天时间,“现在可省心多了,因为大家都分得很不错。”周汉忠说。 去年开始,仙桥村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村党支部书记管仕忠告诉记者,起初,村民不重视,垃圾分类情况也不乐观。为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让他们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村里不仅发动了党员干部、乡贤、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带头作表率,还邀请了一个得力的好帮手周汉忠,担任垃圾分类指导员。谈起选择周汉忠的理由,管仕忠表示:“他做事踏实,还是生产队长,在村里人头熟、有威信,很多事情由他去说,村民都信服。” 周汉忠坦言,刚开始是有压力的,毕竟村民以前没有进行过垃圾分类,让他们接受,需要一个过渡期。周汉忠觉得,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必须讲究沟通的方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让村民自愿加入到垃圾分类队伍中。 每天,周汉忠都会到每家村民家门口,逐个掀开垃圾桶盖,并把垃圾袋全部打开,“这个糖纸包装应该放在干垃圾桶,其他分得还行。”周汉忠一边说着,一边帮助村民将分错的垃圾再次进行分类。 周汉忠说,与村民交流,要带着诚心,这样再与他们讲利弊关系,他们自然会接受,并能自主参与。针对少部分自觉性低的村民,周汉忠总是以鼓励为主,“你们家垃圾基本都分得挺好,今朝是不是忘了,这个是不是应该搁在湿垃圾桶里?”对方连连点头,主动把垃圾重新归类。 周汉忠是一个有心人。针对前一天垃圾分类做得不好的村民,他会在第二天首先去他家再次检查是否分到位。周汉忠说:“只要多纠正几次,就基本不会再犯错。现在,大伙都养成了好习惯。” 教育村民们的同时,周汉忠也志愿参加村里举办的假日学校,教育小朋友们垃圾分类,将垃圾分类的种子播种到下一代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