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农村,很容易与“脏乱差”联系起来,但是走进漕泾镇的阮巷村,只见楼房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更为难得的是,每家每户的庭院里都用竹篱笆围成一个小园子,院子里绿树红花的美丽景象,与人们印象中“野蛮生长”的农家院子截然不同。
这样的改变源于漕泾镇开展的美丽宅基创建工作。漕泾镇通过政府发力、村民参与,积极创建美丽宅基,使农村呈现“庭院整洁,环境优美”的宜人景象。漕泾镇环治办李诚晟介绍,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镇开展美丽宅基创建工作,并将创建的细节都落实到清单当中,清单中有垃圾清理、堆物整齐、绿化提升、文明畜禽养殖、生活污水不排河道等近10项内容,目前全镇已经有600余户村民满足要求,成功创建美丽宅基。
宅前屋后垃圾要清理、堆物要整洁、养犬要圈围,美丽宅基的创建需要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因此村民的积极参与是“美丽”的关键。阮巷村党总支书记胡兴峰告诉记者,村里通过户代表会议等形式,让村民参与创建工作,实现“让村民自己管好自家事”。
培养老百姓的生态环保意识,除了管理,更需要有技巧的“教化”。阮巷村除了将宣传的平台搬到户代表家中,还通过讲故事、快板、说唱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教化”的平台搬到“戏台”,使生态文明理念植入村民心中。
美丽宅基建设需要村民的积极参与,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激励。为了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漕泾镇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政策。创建成功的农户,每户奖励500元,一条埭创建成功,每户奖励800元,整个村民小组创建成功,每户奖励1000元。
除了政府牵头、村民主导,另外传统村庄里“三支队伍”的力量同样不能忽视,在水库村美丽宅基创建过程中,积极吸收老党员等“三支队伍”的参与,实现美丽环境的共建共享。何载泉是水库村的老党员,亲力亲为当好改造环境的“主人翁”,让他能更好地体验自己生活的环境在一点一滴变得更美。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农村的“面子”,而产业是“里子”。环境改善后的阮巷和水库村,也在积极张罗着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打造。水库村休闲农庄等项目正开展得如火如荼,阮巷村的老街打造也已经列入蓝图,环境变美的村庄,正迎来农村产业增收、农民生活更舒适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