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再设计"重新定义城市和生活
2018-9-4 9:10:29发布94次查看
8月31日,2018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以下简称“上海设计周”)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打造设计梦想共同体·再设计”是今年上海设计周的主题,用“再设计”重新定义未来的城市和生活,用“共同体模式”创造非凡和精彩是本届设计周传递的理念。上海设计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七年之际的上海设计周,将以主场展览、跨界论坛、系列活动和设计365商业延伸四大版块“拼”起一场破界之约,力图通过“再设计”改变很多原有模式,包括生活方式、产业结构到整个城市更新。在设计周开幕前后的一个月内,上海全市还将举办近百场创意设计类活动,通过与商业空间、写字楼、园区、校区及社区的多元合作,展现国际化“设计之都”的魅力。作为上海设计周的延伸项目,“设计365”也将通过“共同客厅”“共同拍卖”“共同设计”“共同发现”和“拥爱设计公益计划”等项目展开。
穿过“任意门”共赴设计之约
8月31日至9月2日,上海设计周主场展览——“创新生活设计体验展”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展览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来自10多个国家,200余家品牌商带来的超过10000件设计新品将同场展现“再设计”,其中60%以上为新品首发。本次主场展览也是历届上海设计周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
“任意门”是本届设计周贯穿全场的主元素,寓意“进入”大门,走进“设计之都”。由著名设计师王平仲创作的巨大金字塔造型任意门主门头,不仅是设计展的入口,同时也是一个体现人与生活、城市及自然之间关系的装置艺术。装置两侧的4个长方体空间分别对应衣、食、住、行4种生活场景,诠释生活才是设计本源的理念。置于正中间的长方体则以现代主义之父柯布西耶的“人体模数尺”的人型展现设计以人为本的基本概念。整个装置融合了多种不同的新材料,还可以拆卸、拼装、重组成新的功能物件。
广场上同样延伸了主门头设计的概念,用金属纳米涂层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而成的“设计任意门”,在阳光下烁烁发光,参观者穿行其间可以与之进行奇特的互动。在展览的内场还分别设置了多组定制的“时空任意门”,参观者可以体验在时空隧道中的神奇穿越,与不同空间的人进行互动交流,移步换景。
3天的展览时间里,城市进化馆、极致生活馆、创想未来馆、紫色交界馆、艺术美食馆及创意聚场6大主题展区,分别展示了国内外在文化、科技、时尚、艺术、美食、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原创设计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城市进化馆关注人、生活、城市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聚焦城市人文、城市生活、城市智慧和城市生态等方面。极致生活馆聚焦传统文化的当代诠释、跨界设计的时尚演绎、极致生活的综合呈现,揭秘品质生活的100种方式。未来创想馆聚焦人工智能、vr剧场等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各种设计成果。紫色交界馆是今年上海设计周联合艺术家、设计师和商业品牌,聚焦商业模式的艺术化呈现、精致生活的跨界演绎、科技材料的创新表达等内容,重在打造融合个性设计、艺术场景、人文情怀、科技表现和社交氛围的创新展览模式。今年首次推出的“阿拉食光”艺术美食展区囊括了中外美食、艺术美食、网红美食、美食衍生品、音乐表演以及各类特色活动。创意聚场则既是展厅又是秀场,时尚发布、创新拍卖、互动体验、媒体直播和跨界艺术表演等都将再次举办。主场设计展还联手直播平台,挖掘设计背后的故事,延伸展会的空间感和时间线,打造线上线下全城互动的观展体验。
设计“跨界”改变生活方式
一年一度的上海设计周,注重细节、工艺精致的细腻设计,传统工艺结合当代审美的颠覆设计,年轻一族热捧的新、奇、特潮流设计,融合东方美学和现代个性化生活方式的文艺设计等各类设计都会齐聚一堂,展现出设计“跨界”与各行各业融合渗透,改变着城市和生活方式。
今年,上海设计周依然策划了一场以“重构”(re-coding)为主题的跨界论坛,聚焦“新城市”和“设计未来”,关注“艺术与科技”“商业与情怀”等主题。50多位当下全球艺术、科技、设计等领域的先锋人物将现场面对面“交锋”,分享10场先锋思维大碰撞;带来全球最热的思考,探索重构驱动设计进化的解锁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今年第4次将非遗设计带进上海设计周,以“非遗+”为主题,展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与都市设计“跨界”结合后呈现的独特创新风格。记者在现场看到,多种不同种类的非遗作品、非遗文创产品被布置在一个个分散的家居空间内,呈现出非遗融入当代生活的新样貌。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以非遗元素作为创作基础,创作的公共艺术装置《百鸟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一装置汇集了中国大江南北以鸟为主题的染织绣非遗项目,并结合镭射材料和透明彩色软玻璃等当代时尚材质。参观者在装置中穿行通过时,与垂挂的羽毛、流苏、铃铛等饰品触碰发出互动之声,与装置中预置的鸟叫声音相呼应,宛若置身于大自然的林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