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先行先试 六大创新引领上海律师调解
2018-9-3 15:39:12发布109次查看
据杨浦区消息:近日,上海市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在杨浦首先启动,21名律师受聘成为首批律师调解员,此举标志着法律专业力量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杨浦区率先得到实践。市高院副院长张斌、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协、副区长李雅平、区法院院长任湧飞、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静出席了启动仪式。
背景
律师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我国律师参与调解主要是受邀参加人民法院、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等组织开展的调解工作,律师在参与的广度、深度和积极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历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要健全包括调解在内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2017年6月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对建立完善律师调解制度,鼓励和规范律师参与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化解提出明确要求。
2017年10月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将上海市列为试点省份。
2018年6月
上海市高院、市司法局印发《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目标
建立由律师作为中立第三方主持调解的工作机制,完善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商事调解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律师调解制度,是完善我国诉讼制度的创新性举措,倡导当事人采取非诉讼方式解决民商事,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
杨浦试点动作
制定形成《杨浦区律师调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遴选组建律师调解员队伍
设立上海杨浦区正诚律师调解中心
设立杨浦区人民法院律师调解工作室
设立杨浦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调解工作室
建立律师调解联席会议制度
六大创新
1、一口管理。成立民办非企业的律师调解中心,在区司法局指导下,接受委托,负责全区律师调解的办案质量评估分析、调解组织名册管理、业务培训、专家咨询等保障。
2、严格准入。律师调解名册由区法院和区司法局共同确定,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的业务准入标准,增加了政治要求、公告规定,便于接受社会监督。
3、方便群众。在律师调解场所上,增加法院指定方式的网上调解,方便当事人;对律师调解未成功进入诉讼的,免除当事人对调解过程已经确认的无争议事实再次举证。
4、诉调对接。包括法院委派、委托案件,达成或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处理,无争议事实记载、支付令、司法确认等规定。
5、严格监管。规定回避、竞业禁止、重大事项报告、执业道德等纪律要求。律师调解作为律师执业内容之一,一旦有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
6、费用分处。按照权责相当原则,细化了律师调解费用的承担方式:(1)调解成功的,当事人有偿低价支付;(2)调解未成功的,按照类型由政府购买或补贴;(3)法院诉讼费用按照类型予以减免。
启动仪式
任湧飞同志致辞;
陆静同志介绍杨浦区律师调解试点工作主要情况;
区法院副院长陈杰华、区司法局副局长周志宇共同签署《关于在本区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
张斌、王协、李雅平、任湧飞、陆静共同为“杨浦区人民法院律师调解工作室”揭牌;
成立仪式上,为首批律师调解员代表颁发了证书。
王协同志指出,杨浦区律师调解工作室的成立,是律师参与司法改革的有力举措,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并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充分发挥律师调解工作室作用,全面推进律师调解试点,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全市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调解经验;
二是引导律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中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律师调解领域将大有可为;
三是律师需要严守执业底线,共同打造律师调解的品牌效应。
张斌同志指出,律师调解工作要把握”四个性”:
1、前瞻性。加快具有专业性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减轻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增加当事人选择纠纷解决的途径;
2、创新性。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律师调解前置的可行性开展积极研究。
3、操作性。律师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相关流程、规则既要符合诉调对接发展方向,也要严格依法办事。
4、可复制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形成可以复制的诉调对接工作及律师调解工作的工作经验。
上海新闻